付文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自我管理干预中情绪变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自我管理干预中情绪变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状态及以后的社区自我管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20年杭州市共组建69个自我管理小组,每组招募10~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托医联体建设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资源,组建干预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系列团体自我管理活动.在干预前、后及干预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疾病状况、情绪、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并分析情绪、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变化的相关性,采用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最终70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干预前、后及干预后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得分,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与处理高低血糖维度得分及2-DSC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干预后血糖监测维度变化值与情绪变化值无明显相关外,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较干预前SAS、SDS变化值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变化值与2-DSCS各维度变化值均呈相关(r=-0.336~0.333,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生存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159,自我管理行为通过情绪对生存质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22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02%.结论 社区团体自我管理活动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管理行为,并提升生存质量,且情绪变化在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改善之间存在一定中介作用.
- 付文徐珏姜彩霞刘庆敏刘仕俊裘欣
- 关键词:情绪自我管理行为中介效应
- 综合心理干预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评价综合心理干预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城市某街道社区全部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性别变量匹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每月1次,共观察6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or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MQ)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综合干预后研究组SAS阳性率(17. 07%)、SDS阳性率(21. 95%)较干预前(SAS阳性率36. 59%、SDS阳性率43. 90%)显著降低(P <0. 05),SSRS主观支持评分和总分、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 <0. 05);对照组各项评估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雷娜曹日芳雷兰英付文何晓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理干预心理健康
- 大五人格特征及情绪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预测作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大五人格特征及情绪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16—2020年于杭州市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社区干预工作,以全市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社区干预中获取的基线资料。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CBF-PI-15)、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评估,并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人格、相关生化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在校正人口学特征及患病情况相关因素后,评估大五人格及情绪对自我管理行为的预测作用。结果纳入研究的839例患者中,女性518例(61.75%),男性321例(38.25%),年龄为(66.92±8.67)岁,病程为(8.87±6.91)年。不同病程、文化程度、治疗方式及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存在差异(t/F=6.172、3.340、4.699、16.007、27.127,均P<0.05)。神经质人格与自我管理行为多维度呈负性相关(r=-0.130~-0.073),尽责性、宜人性人格与自我管理行为多维度呈正相关(r=0.072~0.215)。饮食控制评分与HbA 1c、LDL-C呈负相关(r=-0.106、-0.077),规律锻炼评分与餐后2 h血糖、HbA 1c、TG、TC、HDL-C、LDL-C呈负相关(r=-0.115~-0.071),2-DSCS总分与HbA 1c、TG、TC呈负相关(r=-0.104~-0.071)。病程超过15年、注射胰岛素、服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2-DSCS总分较高(β=0.085、0.146、0.118,均P<0.05),HbA 1c、SDS标准分高的患者2-DSCS总分较低(β=-0.151、-0.328,均P<0.05),宜人性评分高的患者2-DSCS总分较高(β=0.143,P<0.05)。结论大五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人格及焦虑、抑郁情绪均与�
- 付文徐珏姜彩霞刘仕俊裘欣
-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人格抑郁
-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杭州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2006—2020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糖尿病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构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为28.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4/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10.30%和5.97%,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男性粗死亡率为27.71/10万,低于女性的29.25/10万(χ2=21.608,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7.14%和5.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逐渐升高(χ2=60 754.086,P<0.001),其中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为20.66/10万,农村为12.79/10万,APC分别为6.08%和6.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且城市高于农村(χ2=24 662.594,P<0.001)。杭州市居民死于糖尿病本身的比例逐年下降,至2020年为28.49%;而死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比例则逐年升高。根本死因为糖尿病的病例中不伴有并发症的比例逐年降低,至2020年为11.71%,而伴有昏迷、酮症、肾脏并发症、眼并发症、神经并发症、周围循环并发症以及多个并发症的比例则逐年升高,累计84.92%。结论 2006—2020年期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因为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男性和老年人群应作为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 张艳徐珏付文刘冰
- 关键词:糖尿病死亡率
- 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综合防治决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4—2020年杭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的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数据,对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人群特征及年度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计算脑卒中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应用Joinpoint软件对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变化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的年均粗发病率为335.47/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9.15/10万;脑卒中年均粗死亡率为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86/10万。脑卒中男女标化发病比为1.22∶1,标化死亡比为1.04∶1。2014—2020年杭州市脑卒中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arge percentage change,AAPC)为-0.88%(t=-0.96,P=0.38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为-10.94%(t=-15.37,P=0.001)。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增加。但2014—2020年55~<65及≥6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0.56%(t=-7.25,P=0.001)、-12.02%(t=-14.09,P<0.01)。缺血性脑卒中是杭州居民最主要的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类型,占发病总数的80.70%、死亡总数的42.73%。结论2014—2020年杭州市出血性脑卒中和分类不明的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杭州市居民的脑卒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控制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脑卒中危害。
- 刘冰张艳徐珏姜彩霞付文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 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应对及心理控制源调查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应对及心理控制源状况,为社区患者自我管理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某辖区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8.8%、48.8%,不同性别、学历、收入及婚姻状况在SAS、SD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健康人群、综合医院各类病人(P<0.05),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健康人群,高于综合医院各类病人(P<0.05),不同学历、高血糖与否在应对问卷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在性评分低于常模,有优势的他人、机遇评分高于常模(P<0.05),不同性别在心理控制源问卷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多选择消极应对,倾向于依赖他人控制病情,女性、低学历、低收入、无配偶、有并发症、有高血糖患者表现明显。
- 付文何晓燕曹日芳王维丹刘庆敏
- 关键词:糖尿病焦虑抑郁心理控制源
- 基于互动模式的社区自我管理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基于互动模式的社区自我管理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杭州市依托医联体建设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资源,组建干预团队,以患者小组为单位开展系列自我管理活动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信息、疾病状况、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Friedman检验、Spearman相关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70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干预前、干预4个月及干预10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7,P<0.001)。干预4、10个月较干预前2-DSCS总分变化值与SF-36的各维度变化值均显著相关(r>0.12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理健康(PCS)的影响因素有基线PCS得分、2-DSCS总分差值、伴2种及以上并发症,心理健康(MCS)的影响因素有基线MCS得分、2-DSCS总分变化值、伴有并发症及支付医疗费用比较困难(∣t∣>2.019,P<0.05)。结论基于互动模式的社区自我管理活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管理行为,提升生存质量,且合并并发症、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对生存质量改善存在一定影响。
- 付文徐珏刘庆敏刘仕俊裘欣
-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老年
- 杭州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价杭州市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方法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杭州市8个区(县)共5816名杭州户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调查对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R 3.6.2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中国人群的效用积分体系,将量表评分转换成个体健康效用值,通过Tobit右截断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EQ-5D量表的5个维度自评中,身体疼痛或不适对健康自评影响最大,男性疼痛或不适的比例为11.33%,女性为12.28%。女性焦虑或抑郁的比例(4.85%)高于男性(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居民在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身体疼痛或不适的健康自评情况方面好于郊县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调查对象的自评健康效用值范围为-0.15~1.00,有82.82%调查对象的自评健康效用值得分为1.00。Tobit右截断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β=-0.011,95%CI:-0.018~-0.004)、年龄增加(45~59岁β=-0.012,95%CI:-0.020~-0.004;60~74岁β=-0.023,95%CI:-0.031~-0.014;75岁及以上人群β=-0.068,95%CI:-0.085~-0.051)、婚姻状况为非已婚(β=-0.015,95%CI:-0.022~-0.007)、无工作或退休(β=-0.017,95%CI:-0.025~-0.010)、不进行体育锻炼(β=-0.025,95%CI:-0.031~-0.019)、体检频率低(β=-0.018,95%CI:-0.026~-0.011)、患有慢性病(β=-0.037,95%CI:-0.043~-0.030)均会降低自评健康效用值。而不吸烟(β=0.010,95%CI:0.002~0.018)、不饮酒(β=0.007,95%CI:0.001~0.014)、中高劳动强度工作(β=0.012,95%CI:0.005~0.020;β=0.014,95%CI:0.001~0.026)则增加个体的自评健康效用值。结论杭州市居民健康自评总体情况较好,心理健康维度自评情况不及生理自评状况,应加强对女性、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促进健康支持环境的建�
- 刘冰秦康徐珏姜彩霞刘仕俊张艳付文
- 关键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 2006-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06-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6-2018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COPD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8年杭州市居民COPD粗死亡率为74.1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55/10万,标化死亡率的APC为-9.52%,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男性COPD粗死亡率为82.65/10万,高于女性的65.67/10万(χ^2=860.713,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9.24%和-9.8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农村标化死亡率为49.14/10万,城市为41.54/10万,APC分别为-8.06%和-10.1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且农村高于城市(χ^2=8487.052,P<0.001)。2006-2018年,除<35岁和35~44岁组以外,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2006-2018年期间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应将农村、男性、老年人群作为COPD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 张艳刘庆敏付文刘冰任艳军徐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
- 杭州市城市居民代谢紊乱性疾病现况调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调查杭州市城市居民的血压、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生理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调查对象为杭州市10个主城区共计28990名城市居民,其中男性10179人(35.1%),女性18811人(64.9%),平均年龄为65.05岁。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各生理指标平均值描述以x±s表示,率的比较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趋势性分析采用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本次纳入调查的杭州市城市居民中,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7.1%和11.2%,超重/肥胖及高空腹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36.3%,8.1%,16.4%。高血压、高血糖、超重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在血脂代谢方面,男女存在差异,高胆固醇血症(22.0%vs.12.7%)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1.9%vs7.7%)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高三酰甘油血症(35.1%粥.31.1%)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3.5%vs14.1%)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代谢紊乱性疾病按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空腹血糖、高血压、超重都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x2=5.014,P=0.025;X2=48.610,P〈O.05;x2=14.960,P〈0.05;x2=14.797,P〈0.05),在男性组,除高空腹血糖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外(x2=31.153,P〈O.05),高胆固醇血症和超重/肥胖呈现随年龄而降低的趋势(x2=5.099,P=0.024;x2=4.864,P=0.027;x2=7.209,P=0.007)。结论杭州市城市居民代谢紊乱性疾病呈现其特有的特点,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才能更好预防控制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 王旭初周智林刘庆敏李健刘冰张艳付文
- 关键词:脂代谢障碍葡萄糖代谢障碍超重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