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对美国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 石慧敏
- 关键词:中美贸易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
- 借鉴发达经济体经验 建立我国关税反规避制度
- 2025年
- 关税反规避制度作为贸易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贸易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通过建立透明的关税反规避制度、遵循严格的反规避调查流程以及定期公布关税反规避案例并接受监督,有效开展了以第三国转口贸易为重点的关税反规避相关工作。我国应立足国情,借鉴美国和欧盟的成熟经验,加快关税反规避制度的立法进程、规范关税反规避流程的制定并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关税反规避调查公开制度、聚焦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进行规避的行为、构建海关贸易大数据团队,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关税反规避制度。
- 石慧敏林竞立章凯莉
- 关键词:关税反规避制度转口贸易贸易救济反补贴税
- 贸易协定深度如何影响货币国际化?--理论分析与渠道检验
- 2025年
- 本文基于2001-2019年5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协定深度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发行国与他国间贸易协定的深化显著提升了该国货币在合作伙伴国的使用程度,加速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原因是,经贸合作网络的拓展和深化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扩大了货币使用范围,并通过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间接提高了市场参与者对该货币的信心。以此为背景,中国参与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化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契机。
- 钱宗鑫李越秋郭一鸣石慧敏
-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贸易投资一体化金融稳定
- 奥运奖牌可以被预测吗?——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视角
- 2024年
- 基于1992-2021年夏季奥运会的分项目成绩大数据,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评估不同项目金牌和奖牌的可预测性,发现各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奖牌而言,可预测性最强的是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而最弱的是水球、现代五项和排球。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挖掘社会经济因素对奥运奖牌的影响发现:(1)对同一个项目而言,女子项目的可预测准确性普遍高于男子项目;(2)代表队所在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均GDP、是否为主办国等因素对奖牌总数具有一定影响;(3)在特定项目上,代表队的传统优势(如中国的乒乓球、美国的田径等)对奖牌预测具有较大影响。
- 石慧敏章东迎章永辉
- 关键词:奥运奖牌SHAPLEY值
- 中国对美反倾销的贸易破坏与偏转效应:基于美国月度出口数据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利用2002—2014年美国月度出口数据与全球临时性贸易壁垒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中国对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的贸易破坏与贸易偏转效应。研究发现:(1)在反倾销案件初裁和终裁后,美国向中国出口相关目标产品的金额和数量都显著减少,即带来了贸易破坏效应。(2)在案件的立案、初裁和终裁后,美国向第三国出口相关目标产品的金额和数量迅速增加,即存在显著的贸易偏转效应。(3)在反倾销措施终止后,美国对华出口涉案产品迅速反弹,但美国对第三国的出口并没有对称地减少。本文探讨了中国对美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贸易破坏和偏转效应,对于评估我国贸易政策的救济和制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 石慧敏章凯莉江政
- 关键词:反倾销调查
- 评估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通过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案件的角度被引量:9
- 2018年
-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海外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对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日益重要。国际投资协定及其框架下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已经逐渐成为保护投资者海外资产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回顾ISDS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且利用ISDS仲裁案件数据库,研究了影响ISDS案件发生的因素。本文发现,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于ISDS案件高发的行业和地区,面临的海外投资风险较大。回归分析表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国民收入越低以及政治环境越差,就越容易发生ISDS案件。
- 石慧敏王宇澄
-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 谈判势力与战略性贸易政策被引量:19
- 2016年
- 本国企业通过第三国中间商向第三国出口产品,并与另一国直接向第三国出口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本国企业根据其谈判势力大小确定其出售给中间商的产品价格。在此背景下,本文考察了一国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结果表明,谈判势力影响到本国政府抽取中间商的利润,进而影响本国政府的出口贸易政策选择。对另一国政府而言,其贸易政策的选择则受到企业进入市场的时序与企业谈判势力的影响。此外,两国出口政策的博弈并不一定会导致"囚徒困境"。
- 谢申祥石慧敏张铭心
- 关键词:谈判势力战略性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