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 李海峰尹宏伟车月苹王慧陈彤王江平
-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周6次,每次30 min,持续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GMFM分级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速度(10MWT)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分别为(33.38±6.32)分、(40.25±7.66)分、(32.35±4.43)分和(14.03±2.89)m/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还可提高其步行能力。
- 胡淑珍尹宏伟阮雯聪张鑫高柯达李海峰余永林
- 关键词:悬吊训练痉挛型脑瘫康复
- 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患儿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治疗频率为每周5次,每次15 min,共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后),记录2组患儿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治疗前、后GMFCS 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主动ROM、被动ROM、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主动背屈踝关节胫前肌RMS、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除主动背屈踝关节胫前肌RMS外,2组患儿治疗后GMFCS 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主动ROM、被动ROM、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BB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GMFCS D区(站立)[(36.3±2.6)分]和E区(走跑跳)[(44.1±11.3)分]评分、踝关节主动ROM[(9.36±4.12)°]、被动ROM[(19.64±6.15)°]、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15.3±6.5)μV]、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82.8±13.6)μV]、BBS评分[(39.6±1.6)分]较为优异(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 尹宏伟李海峰张鑫王慧阮雯聪杜瑜车月苹
- 关键词:全身振动痉挛脑性瘫痪
- 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 尹宏伟王慧李海峰
- 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者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 <正>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者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性双瘫患者31例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6例,两组均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传统中医...
- 尹宏伟李海峰
- 关键词:BBS
- 文献传递
- 全方位密集训练系统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患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全方位密集训练系统(ITP)对偏瘫患儿患侧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45±2.15),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观察组...
- 吴馨凝张宏伟尹宏伟王慧李海峰
- 关键词:偏瘫表面肌电图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痉挛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及作业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其健侧脑皮质运动区辅以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及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对2组患儿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FMFM评分[分别为(53.8±8.8)分、(53.1±10.5)分]、PDMS-GM评分[分别为(80.5±10.8)分、(78.4±12.4)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粗大运动能力,对提高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海峰尹宏伟邹艳王慧陈彤王江平
- 关键词:脑性瘫痪偏瘫经颅磁刺激治疗
- 水疗法在儿童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 张宏伟阮雯聪尹宏伟吴馨凝王慧李海峰
- 水疗法在儿童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 目的:观察水中功能锻炼在儿童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儿童血友病膝关节功能障碍者40例(年龄7-17岁,平均年龄10.30±2.12),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进行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
- 张宏伟阮文聪尹宏伟吴馨凝王慧李海峰
- 关键词:水疗法血友病膝关节
- 中文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在2~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采用中文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DS-C)对2~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进行发育情况评估,探讨其发育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GDS-C量表分别对2~4岁ASD患儿(共88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患儿(共80例)及正常发育儿童(共82例)进行发育评估,对比分析3组儿童在运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各个领域的发育水平,并进一步比较ASD组与DLD组在个人-社会领域及语言领域相关条目失分率情况。结果ASD组与DLD组患儿在语言领域发育商无明显差异(P>0.05),ASD组患儿在除语言以外其他各领域的发育商均显著低于DLD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SD组患儿各领域的发育情况极不均衡,表现为语言领域、个人-社会领域发育商明显低于运动领域、表现领域及手眼协调领域发育商水平。在语言领域,ASD组患儿接受性语言及非语言表达这两个结构模式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在个人-社会领域,ASD组患儿社会技巧(包括交际技巧、做家务技巧)、自我技巧(如自我照顾)及听指令结构模式中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结论GDS-C量表能有效评估2~4岁ASD患儿发育水平及规律,尤其是语言、个人-社会领域的发育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ASD患儿提供参考资料。
- 杜瑜毛正欢王慧李海峰余永林尹宏伟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