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补体及IL-25在SLE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及IL-25在SLE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系统时的表达差异,以及血清C3、C4、总补体(CH50)、IL-25、CRP、抗双链DNA(dsDN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1例SLE患者,按SLE累及器官情况分为单纯SLE组(58例)、单器官损伤组(67例,其中狼疮性肾炎51例、血液系统损伤13例、其他器官损伤3例)和多器官损伤组(26例,其中狼疮性肾炎合并其他器官损伤25例,血液系统损伤合并脑损伤1例)。观察3组患者血清C3、C4、CH50、IL-25、CRP水平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SLE患者血清C4、CH50、IL-25、CRP水平相近,组间血清C3水平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多器官损伤组血清C3较低,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P均<0.01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的C3水平与C4(rs=0.73,P<0.001)、CH50(rs=0.81,P<0.0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25呈负相关(rs=-0.14,P<0.001)。结论SLE患者发生多器官损伤时血清C3水平下降、抗d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检测血清补体水平对SLE患者发生多器官损伤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 王杨罗钰鸿廖媛
- 关键词:多器官损伤补体
- 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
- 2017年
- 研究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标本400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标本40000例作为观察组。从2016年开始,医院开始运用FOCUS-PDCA程序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对比实施前后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实施前,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1.41%,实施后,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0.29%,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杨廖小倩
- 关键词:FOCUS-PDCA程序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
- 硝酸咪康唑治疗光滑念珠菌性阴道炎1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报道1例光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抗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光滑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诊治、检查和治疗过程。结果患者在口服大剂量伊曲康唑和外用眯康唑栓剂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光滑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咪康唑敏感性好。
- 廖小倩王杨黄敏
- 关键词:光滑念珠菌硝酸咪康唑
- 补体C3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138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其中男115例,女23例;年龄19~75岁,中位年龄46岁。检测血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TB、Scr、Na、补体C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指标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其诊断效率分析采用ROC曲线。结果138例患者死亡率19.6%(27/138),其中男25例,女2例;生存组平均年龄为(45±12)岁,死亡组(50±12)岁。生存组WBC、NLR、TB、PTA、补体C3、MELD评分分别为7(4)×10^(9)/L、3.3(3.1)、308(156)μmol/L、31%(12%)、0.40(0.18)g/L、(27±4)分,死亡组相应为8(3)×10^(9)/L、5.3(7.6)、421(272)μmol/L、23%(12%)、0.36(0.23)g/L、(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1,-2.904,-3.438,-3.075,-1.742;t=-5.16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PTA、补体C3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54,1.009,0.940,0.017;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3.913-0.053×Age-0.009×TB+0.062×PTA+4.053×C3。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补体C3模型的AUC为0.833,MELD评分的AUC为0.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2,P>0.05)。结论补体C3水平为HBV-ACLF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补体C3预测模型对评估HBV-ACLF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 陈淑钿梁韵廖媛王杨
- 关键词:乙型肝功能衰竭补体C3预后模型
- 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对慢性乙肝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患者标本分为6个组,分别是健康组40例、慢性乙肝组47例、慢性乙肝肝硬化组47例、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组40例、慢性乙肝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30例及慢性乙肝肝硬化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27例,并检测凝血4项指标做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单纯华支睾吸虫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延长,同时乙肝感染组及合并感染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APTT指标延长,FIB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与合并感染乙肝组的PT、APTT、TT指标延长,FIB指标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和合并感染乙肝组相比,合并感染乙肝肝硬化组的PT、APTT、TT指标显著延长,FIB指标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会进一步加重乙肝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并且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至肝硬化会加重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在治疗乙肝患者的同时要警惕是否有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预后。
- 王杨林佳岚罗辉董慧敏
- 关键词:乙型肝炎华支睾吸虫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