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情 作品数:45 被引量:15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盘点气候风险机遇,展望健康繁荣未来 2024年 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与日俱增,煤炭消费及相关碳排放量的反弹,再度敲响了中国气候变化警钟.2022年,中国面临了严峻的气候挑战.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许多地区气温纪录屡创新高,全国平均气温攀升至历史第二高位,同时降水量自2012年以来创新低,南方地区遭遇夏秋连旱,而湖南和东北地区则出现了极端降雨和洪涝灾害.采取及时、充分的措施不仅能减轻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还将保护基础设施不被极端天气破坏. 张诗卉 张弛 蔡闻佳 白玉琪 Max Callaghan 常楠 陈彬 陈慧琪 程亮亮 戴瀚程 代鑫 范维澄 房小怡 高仝 耿阳 关大博 胡艺馨 华峻翊 黄存瑞 黄弘 黄建斌 黄小猛 纪思翰 蒋俏蕾 姜晓朋 Gregor Kiesewetter 李湉湉 梁璐 林波荣 林华亮 刘欢 刘起勇 刘小波 刘钊 刘竹 刘昱甫 陆波 鲁晨曦 罗震宇 马伟 米志付 任超 Marina Romanello 沈鉴翔 苏婧 孙语泽 孙昕璐 汤绪 Maria Walawender 王灿 王灿 王情 Laura Warnecke 魏汪宇 文三妹 谢杨 熊辉 徐冰 徐冰 杨秀 杨秀 俞乐 俞乐 曾仪娉 张镜 张璐 张锐 张锐 张少辉 赵梦真 郑大山 周浩 周浩 周子乔 罗勇 罗勇关键词:煤炭消费 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 碳排放量 气候风险 PM_(2.5)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监测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PM_(2.5)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监测浓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空气PM_(2.5)浓度下,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浓度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使用PM_(2.5)个体暴露采样器对两名高校学生在19个工作日进行跟踪采样,同时收集个体跟踪采样时间段内距离学校最近的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固定站点的PM_(2.5)浓度小时值,利用所得数据分别计算每位研究对象个体暴露日均值和相应的固定站点日均值,并计算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浓度日均值的比值,并与固定站点浓度进行拟合。结果研究期间的个体暴露浓度均值(98μg/m^3)高于固定站点浓度均值(80μg/m^3)。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浓度的比值(y)与固定站点PM_(2.5)浓度的常用对数(lgx)呈负相关(y=-1.186lgx-5.464,R^2=0.47,P<0.000 1),且当固定站点浓度较低(<10μg/m^3)时,比值波动较大(2.5~12.7)。结论当PM_(2.5)固定站点监测浓度较低时,固定站点浓度与个体暴露水平差异较大,如在人群健康研究中使用PM_(2.5)固定站点监测浓度作为研究对象的暴露浓度,则有可能明显低估其真实的暴露水平。 孙庆华 王情 陈晨 朱鹏飞 张翼 李湉湉关键词:空气污染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020年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传统算法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各种算法综合了外蕴量信息和内蕴量信息,同时运用了理论上完善的信息综合方法,使海拔高度曲面的升尺度均方根误差至少降低了9m,年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精度至少提高16%,年平均气温过去变化趋势的数据融合精度至少提高70%,年平均降雨量过去变化趋势的空间插值精度至少提高0.2%,碳储量的模型-数据同化精度提高了40%.文章最后讨论了生态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亟待解决的五大理论问题和四大应用基础问题. 岳天祥 赵娜 赵娜 王轶夫 张斌 王轶夫 张斌 杜正平 范泽孟 赵明伟 史文娇 王世海 陈传法 赵明伟 李启权 王世海 宋印军 闫长青 王薇 孙晓芳 马胜男 田永中 卢毅敏 王英安 王晨亮 黄宏胜 卢毅敏 王情 王晨亮 尹笑哲 王宗 包正义 赵苗苗 赵亚鹏 王宗 Ufra NASEER 范斌 李赛博 杨阳 John P.WILSON关键词:空间插值 温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结局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将描述不同温度暴露(热浪、寒潮、温度热效应、温度冷效应和温度变异)与(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良结局(死亡和加重)发生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和Meta分析,... 周锦辉 王情 李湉湉 施小明关键词:温度 META分析 文献传递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决定未来中国的公众健康水平 被引量:6 2020年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会通过多条路径损害人群健康[1,2].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高温暴露造成的生理疾病,增加呼吸道、心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干旱、洪水、风暴、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伤亡等.气候变化也会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如粮食减产、增加气候敏感型传染病的传播,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如造成人口流离失所、气候移民和冲突等,间接危害人群健康. 崔学勤 蔡闻佳 施小明 施小明 李湉湉 王情关键词: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事件 敏感型 生理疾病 气候变化下大气环境因素的未来暴露及健康风险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候变化下大气环境因素的未来暴露及健康风险预估方法,其包括:S1,选取大气环境暴露因素并选择待研究的历史时期和多情景下的未来时期;S2,选取多情景下未来时期的多模型大气环境暴露因素暴露水平模拟数据;S3,... 李湉湉 班婕 王情 陆开来 孙庆华 张粲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中国热相关死亡风险的预估 被引量:9 2022年 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近期、中期及远期温度热相关人群超额死亡风险,为未来热相关人群健康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中国网格化日均气温数据集与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日均气温数据、历史人口数据与3种生育率情景下未来人口数据以及死因数据资料计算的热效应暴露-反应关系,计算每日热相关死亡人数。结果表明:(1)未来中国平均气温将持续升高,且北方地区升温幅度较大。(2)1986—2005年中国热相关非意外总死亡人数约为7.1(95%置信区间:5.7—8.5)万。(3)RCP2.6、RCP4.5情景下未来中国热相关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1世纪末,不同情景下的热相关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均高于基准年代。(4)未来不同情景下中国热相关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在黄淮海地区以及成渝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在RCP2.6、RCP4.5情景下北方地区热相关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在21世纪30年代后开始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热相关死亡风险将上升,而在RCP2.6情景下可以有效抑制其上升趋势。 陆开来 班婕 王情 王情 陈晨 李湉湉关键词:气候变化 热效应 大气污染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最大的因素之一.认知功能受损造成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我国老年人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和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大气污染与老年人认知障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检索和回顾,探讨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CO、PM2.5、PM10、黑炭)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暴露于空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的污染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关联,但这种相关性的存在还需要合理的生理机制支持,未来的研究也需要大量的纵向队列来加强大气污染与认知功能的因果关系论证. 王蛟男 王情 李湉湉 施小明关键词:空气污染 颗粒物 老年人 绿色空间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已有研究发现绿色空间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存在统计学关联,本文对探讨绿色空间暴露与各类健康结局相关性的研究展开系统综述,对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结果及结论进行了梳理。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外关于绿色空间暴露与各类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28篇。结果绿色空间暴露主要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绿色空间百分比等指标量化;研究关注的人群健康效应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况、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肥胖率等健康效应,且绿色空间长期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改善有显著关联。结论长期暴露于绿色空间会产生有利的健康影响,但目前的研究存在研究较少、研究区域覆盖不足、研究结果尚未一致等局限性。未来应继续开展广泛相关研究,从公共卫生健康防护角度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黄子浩 班婕 高祥伟 王情一种夏季热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方法及预测预警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季热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方法及预测预警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预警指标;S2:参数数据处理;S3:构建热健康风险评估模型;S4:构建热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模型;S5:热健康风险分级预警适用性评价及优... 李湉湉 陈晨 仲宇 王情 孙庆华 许怀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