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BsAg重组DNA转化中国地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阴性突变株的细胞染色体变化及致瘤性被引量:1
- 1989年
-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 田淑芳任贵方梅雅芳王秀萍王申朱既明
- 关键词:HBSAG
- 转基因细胞分泌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8
- 1991年
-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 任贵方梅雅芳王申陈红王文朱既明李宝林庞凤珍吴虹宋清林雷祖才
-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儿童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