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病毒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母婴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症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孕妇
  • 1篇妊娠期肝内胆...
  • 1篇妊娠期肝内胆...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赵志强
  • 4篇朱云霞
  • 4篇魏宏
  • 2篇孟君
  • 1篇周鑫
  • 1篇马晓鹏
  • 1篇邹怀宾
  • 1篇庞秋梅
  • 1篇段钟平
  • 1篇高翔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17例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的临床特点,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手术时机、术前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7年0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1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7例患者均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其中12例患者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5例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延长妊娠至足月11例,早产6例,无流产病例,17例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疗效确切,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马晓鹏魏宏赵志强庞秋梅
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环扎术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阻断HBV母婴传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HBV感染孕妇在孕期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7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112例HBeAg阳性HBV携带孕妇,于孕26~28周开始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n=57)或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n=55)阻断治疗,至分娩后停用。常规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记录孕妇妊娠并发症,于新生儿出生后7~9月龄时检测血清HBV标记物和HBV DNA载量。结果分娩前,TAF阻断组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胎膜早破(PROM)、羊水少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分别为7.0%、8.8%、7.0%、12.3%、7.0%和3.5%,与TDF阻断组的5.5%、9.1%、5.5%、10.9%、3.6%和0.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F组血清ALP水平为(146.1±44.3)U/L,显著低于TDF组【(166.9±52.5)U/L,P<0.05】;TAF组尿蛋白(uPRO)阳性率为7.0%,显著低于TDF组的23.6%(P<0.05);两组血清ALT、AST、TBIL、sCr、P、C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3.4±0.7)lg IU/ml,显著高于TDF组【(2.9±0.8)lg IU/ml,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母婴传播。结论对于HBeAg阳性HBV携带孕妇,在孕期应用TAF行抗病毒阻断治疗,阻断效果好,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小。
熊霞鹂周鑫朱云霞魏宏赵志强李华邹怀宾段钟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毒性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6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HBV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GDM合并HBV感染,96例)和对照组(单纯GDM,64例);观察组根据孕期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组(42例)及肝功能正常组(54例)。分别比较观察、对照组以及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正常组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产后出血(PPH)、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在分娩时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SGA)、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母体并发症如ICP、PPH、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SGA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孕期胰岛素使用率、母体并发症如HDCP、ICP、PPH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SGA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BV感染可增加GDM孕妇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导致GDM孕妇不良母儿结局增加,且胰岛素使用率及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可能与肝功能相关。
熊霞鹂朱云霞魏宏赵志强高翔张志红孟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妊娠期糖尿病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根据其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50,经剖宫产分娩)和对照组(n=50,经阴道分娩)。两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均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HBV DNA。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h、3个月以及7个月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HBV DNA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h、3个月以及7个月HBsAg阳性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h抗-HBS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出生3个月及7个月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剖宫产进行分娩的HBsAg阳性产妇导致新生儿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明显小于经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且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赵志强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疾病传播自然分娩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HBV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HB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32例慢性HBV感染孕妇。按照孕期是否存在ICP,分为单纯HBV感染组(n=100)和HBV+ICP组(n=132);根据ICP严重程度将HBV+ICP组进一步分为HBV+轻度ICP组(n=86)和HBV+重度ICP组(n=46)。比较各组妊娠期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如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PPH)发生率情况;以及分别比较各组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如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羊水Ⅲ度污染(AF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小于胎龄儿(SGA)、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以及HBV母婴传播(MTCT)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HBV+ICP组孕妇在孕晚期母体并发症方面,早产、PPH发生率较单纯HBV感染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69、5.448,P值分别为0.041、0.020);HBV+ICP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新生儿窒息、AFⅢ及SGA发生率较单纯HBV感染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48、16.567、11.053,P值分别为0.020、<0.001、0.002)。HBV+重度ICP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AFⅢ及SGA发生率较HBV+轻度ICP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00、4.511,P值分别为0.040、0.034)。结论HBV感染合并ICP孕妇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相较于单纯HBV感染明显升高,且ICP程度越重,新生儿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但ICP对HBV-MTCT未见影响。
熊霞鹂朱云霞魏宏赵志强孟君邹怀宾段钟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妊娠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携带的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携带的孕妇及正常孕妇在妊娠期的临床特点,探索慢性HCV携带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合并慢性HCV携带孕妇作为研究对象(HCV携带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HBV携带孕妇(HBV携带组)及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①三组年龄、分娩孕周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V携带组与HBV携带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携带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新生儿窒息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携带可导致不良母体并发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密切监护,严密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症处理,以便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张冲赵志强朱云霞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赵志强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