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亮
- 作品数:23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内生根式锚固支护装置及其边坡锚固支护方法
- 一种内生根式锚固支护装置,它由空心锚管和与空心锚管相配合的至少一组根式锚杆组组成;空心锚管中,空心管体一端设置有锚头,空心管体内壁沿管身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组卡槽组,一组卡槽组由两个沿空心管体直径方向布置的内壁卡槽组成,每根...
- 马小亮彭刚谢京辉操佩柳琪
- 文献传递
- 循环加卸载下混凝土全曲线模型研究
- 为了研究循环加卸载下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了两种不同应变速率下(104/s、10-4/s)混凝土轴向循环加卸载试验.以应变速率为10-5/s时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循环加载卸载全曲线的模型,然后将建立的全曲线模型应用于应变速...
- 马小亮彭刚罗曦王孝政
- 关键词:混凝土应力应变
- 文献传递
- 基于声发射循环加卸载时侧压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在水平单向侧压应力作用下,进行了竖向等应变步长循环加卸载的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对不同侧应力状态下的外包络线、共同点轨迹线和循环加卸载全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侧应力对累积残余塑性应变和刚度退化的影响,探索了混凝土在加载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特性,基于声发射事件数构建的损伤变量分析了混凝土的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事件数主要集中在峰值应力以前,峰值应力以后出现较少,峰值应力后的声发射能量随侧向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2混凝土刚度退化速度及累积残余塑性应变随侧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3不同侧向压应力下混凝土损伤发展路径各异,侧压应力越高,损伤路径越短,水平与竖向荷载间的大小比例,决定了混凝土损伤的主导因素与损伤机制。
- 马小亮彭刚吴彬胡伟华
- 关键词:混凝土循环荷载声发射刚度退化
- 一种重物落地时的缓冲装置
- 一种重物落地时的缓冲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有吊索收紧装置,在吊索收紧装置上安装有扭力传递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物落地时的缓冲装置,在吊车将重物降落至接近预定地点时,可以通过本装置在最后的降落阶段进...
- 马小亮彭刚陈灯红王孝政吴彬
- 文献传递
- 不同加载速率下混凝土损伤阶段的划分被引量:3
- 2016年
- 在不同加载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进行混凝土试块单轴受压试验,基于改进后的Weibull模型构建了损伤变量,并在应变空间下对损伤曲线做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首先根据损伤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合理方法来确定损伤界点在曲线上的位置,两个界点将损伤曲线划分为3个损伤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载速率对损伤界点、损伤阶段长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损伤界点对加载速率的提高较为敏感,并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发展,第二损伤界点对加载速率的提高不敏感;2加载速率的提高使3个损伤阶段的区间长度重新分配,对前两个损伤阶段影响较大,对第3个损伤阶段区间长度的影响较小;3两损伤界点位置基本对称分布于峰值应变两侧,大部分损伤集中在峰值应力1倍的峰值应变范围内,且两损伤界点对应的应变水平比值约为3.5,并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减小。
- 马小亮彭刚肖杰胡伟华
- 关键词:混凝土加载速率
- 一种竖向受载的混凝土剪切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受载的混凝土剪切盒,它包括底座,底座的立板左端面上加工有内嵌槽口,所述内嵌槽口与活动受载盒上的外卡槽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底座的顶部加工有上槽口,所述上槽口内部配合安装有盖板;所述底座的立板内端面加工...
- 彭刚罗曦马小亮柳琪王孝政谢京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内生根式锚固支护装置
- 一种内生根式锚固支护装置,它由空心锚管和与空心锚管相配合的至少一组根式锚杆组组成;空心锚管中,空心管体一端设置有锚头,空心管体内壁沿管身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组卡槽组,一组卡槽组由两个沿空心管体直径方向布置的内壁卡槽组成,每根...
- 马小亮彭刚谢京辉操佩柳琪
- 文献传递
- 水环境下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了解混凝土在水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采用300 mm×600 mm的圆柱体试件,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仪上进行不同应变速率(10^(-5)/s、10^(-3)/s、10^(-2)/s)下的饱和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孔隙水压预处理后的混凝土常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加载方式对混凝土基本力学参数与损伤破坏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水环境下的作用机理对试验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相对于饱和单轴加载,常三轴作用下的混凝土峰值应力更高,峰值应变更大;围压作用下,随着孔隙水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增大,循环孔隙水压作用对混凝土的率敏感性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加载方式的损伤组合图中,单轴作用下,混凝土损伤路径最短,损伤变量的增加速度最快;常三轴作用下,不同循环孔隙水压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路径由于应变速率的提高发生了变化。
- 刘博文彭刚马小亮操佩
- 关键词:混凝土水环境加载方式
- 混凝土试块移动装置
- 混凝土试块移动装置,包括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连杆和设在连杆两端的压紧部,在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接有一轴承,在连杆的两端部分别固接有一紧固部,压紧部包括一加压杆和加压板,所述加压板固定连接在加压杆的一端,加压杆的中部固...
- 马小亮彭刚罗曦邓媛刘博文吴彬
- 文献传递
- 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为研究混凝土在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力学性能,利用 10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仪,进行了常规三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采用 Weibull 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历循环孔隙水压作用后,在准静态和低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明显减少,在高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增加;较高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峰值应变影响较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变有增大的趋势;与未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相比,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且弹性模量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大趋势;采用的 Weibull 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在下降段,Weibull Lognormal模型拟合效果比规范推荐的模型好。
- 肖洋彭刚彭刚乔宗耀马小亮
- 关键词:混凝土应变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