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蓉

作品数:64 被引量:447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2篇沥青
  • 25篇道路工程
  • 25篇沥青混合
  • 25篇沥青混合料
  • 25篇路工
  • 25篇混合料
  • 8篇模量
  • 8篇表面能
  • 6篇动态模量
  • 6篇水稳定性
  • 6篇改性沥青
  • 5篇主曲线
  • 5篇路面
  • 5篇路用
  • 5篇插板法
  • 4篇自由能
  • 4篇黏附性
  • 4篇路用性能
  • 3篇冻融
  • 3篇性能评价

机构

  • 57篇武汉理工大学
  • 19篇湖北省交通运...
  • 9篇工程质量监督...
  • 2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江西省公路桥...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57篇罗蓉
  • 25篇冯光乐
  • 8篇张德润
  • 6篇陈辉
  • 6篇曾哲
  • 5篇黄婷婷
  • 5篇樊向阳
  • 5篇邓冲
  • 4篇吕慧杰
  • 3篇王丽静
  • 3篇刘彬
  • 3篇许苑
  • 2篇吴斌
  • 2篇徐文
  • 2篇刘星
  • 2篇王文涛
  • 2篇张恺
  • 2篇方正
  • 1篇刘帅
  • 1篇张安富

传媒

  • 36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中外公路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公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交通科技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沥青自愈合指标修正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无间歇和有间歇条件下的时间扫描试验,分析了沥青自愈合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评价了常见自愈合评价指标HI_1,HI_2和HI_3,并修正了HI_3,得到新指标HI_4,通过愈合行为方程拟合证明了HI_4的适用性.针对上述2种沥青在不同损伤度和间歇时间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了损伤度和间歇时间对其自愈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自愈合能力优于70~#基质沥青;随着间歇时间的增长,沥青自愈合情况越来越好,但呈现逐渐减缓趋势;损伤度越大的沥青,在同一间歇时间段内愈合越困难.
罗蓉许苑许苑冯光乐
关键词:沥青损伤度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利用表面能理论定量分析研究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采用蒸气吸附法测试破碎砾石样品在20℃条件下的表面能参数,采用插板法测试20℃、4种不同掺量(0%,0.2%,0.4%,0.6%)抗剥落剂沥青的表面能参数,进而计算了破碎砾石与不同掺量抗剥落剂沥青的结合能以及水稳定性的表面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定量分析及排序,一方面从表面能角度研究了抗剥落剂对破碎砾石与沥青黏附性改善的微观机理,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控制破碎砾石材料、级配、油石比等始终保持一致,进行了抗剥落剂掺量分别为0%,0.2%,0.4%,0.6%的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包含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破碎砾石的表面能参数由极性碱分量主导;(2)抗剥落剂的掺加能够降低沥青的表面能,进而增加沥青对集料的润湿性;(3)掺加抗剥落剂对破碎砾石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性改善主要体现为降低沥青自身的内聚能进而增加其对集料的润湿性,以及提高沥青的表面能酸分量进而增加其与集料的黏附结合能两个方面;(4)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微观表面能评价指标与宏观性能试验指标的排序相同,由此论证了表面能体系用于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邓冲邓冲罗蓉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稳定性
基于弹性薄膜理论的台背加筋间距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治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时,《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建议在桥台附近可以采用反包或者锚固的方式对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处理,但是规范仅给出一种铺设间隔计算公式,未明确提出间隔计算公式适用于反包还是锚固处理方式,鉴于采用反包和锚固两种处理方式时土工合成材料的边界条件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反包和锚固情况下的铺设间距计算进一步研究.以弹性薄膜理论为基础,建立土工合成材料在土体中加筋的受力模型,以反包和锚固两个边界条件,推导得到两种情况下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间距计算方法.经在湖北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试验段应用,采用该法计算得到的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间距合理,对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显著.
王丽静罗蓉罗蓉黄婷婷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土工合成材料锚固
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温度-频率等效原理被引量:1
2021年
为量化温度、频率对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的影响,实现无损检测设备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数据统一,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基于温度、频率的沥青混合料介电模型和温度-频率等效原理,进行不同温度、频率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试验。试验采用介电常数测试平台测定2种沥青混合料在30~60℃温度范围、6种频率条件下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用以验证沥青混合料介电模型和温度-频率等效原理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0~60℃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1000 kHz频率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相对介电常数随频率增大而减小;基于温度、频率的沥青混合料介电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2组沥青混合料相对介电常数的拟合优度R2均在0.95以上;温度-频率等效原理对2组沥青混合料相对介电常数的拟合优度R2均在0.90以上,可以作为实现无损检测设备在不同温度、频率条件下数据统一的理论基础。
于晓贺罗蓉王锦腾李冲束裕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温度等效原理
基于净吸附试验的沥青-集料黏附性量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水损害性能的能力,需准确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净吸附试验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的试验方法。但目前在波长选取时常采用经验值,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通过测试多种波长下的吸光度,确定出最佳试验波长。然后采用最佳试验波长进行2种集料与4种沥青的净吸附试验,判断不同沥青-集料组合的黏附性。最后将净吸附试验结果与水煮法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最佳试验波长为340 nm;净吸附试验是一种合理可行的定量评价沥青-集料黏附性的试验方法。
李仁君王丽静黄婷婷胡芙蓉罗蓉
关键词:波长黏附性
基于修正灰色预测模型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被引量:26
2021年
为确定合理的沥青路面养护时机和养护方式,通过解决灰色预测模型依赖初始值的问题,建立修正灰色预测模型,结合汉十高速公路孝襄段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对比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残差与相对平均误差来验证修正灰色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并由此计算及预测汉十高速公路孝襄段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数.研究结果表明:①修正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解决了灰色预测模型依赖初始值的问题;②通过灰色预测模型数据计算得到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R^(2)=0.9985,证明该种方法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于晓贺邱怀中罗蓉王锦腾汪彪
关键词:沥青路面残差
集料表面改性剂对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研究集料表面改性剂对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集料表面改性剂的改性机理并确定最佳体积分数;采用静滴法测试沥青和不同体积分数表面改性剂改性后的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并分析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功、剥落功随改性剂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宏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测试水稳定性指标包括浸水残留稳定度、真空饱水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结果表明,集料表面改性剂可以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并且随集料表面改性剂体积分数的变化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功、剥落功与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
陈烜捷罗蓉张安富冯光乐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表面能水稳定性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能评价被引量:49
2017年
为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运用表面自由能理论,采用插板法对2种基质沥青(A-70~#、B-70~#)的表面能参数进行测试,采用蒸汽吸附法对5种集料(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石英砂岩、破碎砾石)的表面能参数进行测试,并进一步计算出沥青-集料组合分别在无水、有水状态下的结合能以及表面能匹配性指标,并用表面能匹配性指标来评价不同沥青-集料组合的黏附性能,通过改进的水煮法试验加以验证,同时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表面能匹配性指标与改进水煮法的沥青残留率指标评价结果一致,5种集料的黏附性能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玄武岩、石灰岩、花岗岩、石英砂岩、破碎砾石,验证了表面能评价体系的可靠性,说明表面能法可作为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能的试验方法;对表面能匹配性指标与沥青残留率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以黏附性等级4级对应的沥青残留率为临界值提出2种沥青的表面能匹配性评价指标的技术要求。
罗蓉郑松松张德润涂崇志冯光乐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表面自由能
冷补沥青的材料设计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为研究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冷补液组成材料为变量,分别研究了冷补液的旋转黏度、黏附性与挥发性,提出了技术要求,并确定了其合成工艺和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然后对比研究了两种级配冷补料的强度,分别研究了矿粉和稀释剂掺量对冷补料的施工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验证了经验公式预估沥青用量的有效性,并确定了最佳有效沥青用量.结果表明,稀释剂对冷补液的黏度影响最大,各组分掺量与冷补液黏度具有较好的数学关系,抗剥落剂与树脂能够有效提高冷补液黏附性与沥青膜厚度,但过高掺量不利于拌和;研发的新型冷补液各组分质量比为基质沥青∶柴油∶N1∶K2=100∶24∶5∶0.5,冷补料的级配采用LP-10,有效沥青用量为6%,矿粉用量为4%,以此制备的冷补料具有优良的初始强度、成型强度,以及低温施工和易性.
徐文汪美慧罗蓉罗蓉王肖
关键词:冷补沥青混合料添加剂技术指标性能评价
湿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湿度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影响,对两类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0%、50%、30%及100%这4种湿度水平下的单轴拉伸动态模量试验。以20℃为参考温度,绘制不同湿度水平下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主曲线,通过动态模量比、损失模量比及存储模量比,分析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湿度由0%增加到10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呈现下降,存储模量先增后减,损失模量逐渐减小;当车速处在60~120 km/h时,类型1混合料模量下降21%,类型2混合料模量下降35%,承载能力降低;类型1混合料存储模量先增11%后降20%,损失模量降低21%,类型2混合料存储模量先增21%后降30%,损失模量降低37%;当湿度略微提高(<50%),沥青混合料黏性性质增强弹性性质减弱,但当湿度过高(>80%),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减弱造成沥青混合料整体黏弹性质均有所减弱。
罗蓉侯强刘涵奇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