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芝

作品数:2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制氢
  • 8篇电解
  • 7篇电化学
  • 6篇污泥
  • 6篇教学
  • 5篇生物炭
  • 3篇电化学池
  • 3篇电解水
  • 3篇新能源
  • 3篇油污泥
  • 3篇生物质
  • 3篇水热
  • 3篇能源
  • 3篇燃料
  • 3篇污水
  • 3篇污水污泥
  • 3篇硫酸
  • 3篇硫酸分解
  • 3篇含油
  • 3篇含油率

机构

  • 29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9篇应芝
  • 23篇郑晓园
  • 12篇崔国民
  • 10篇王波
  • 1篇文振中
  • 1篇池涌
  • 1篇金余其
  • 1篇陈伟

传媒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能源研究与信...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分布式能源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物理化学进展
  • 1篇建模与仿真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_2/CO_2气氛的煤粉燃烧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富氧燃烧(O_2/CO_2)气氛、O_2体积分数和煤粉活性对褐煤、烟煤、无烟煤3种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分温度区间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褐煤和无烟煤发生非均相着火,烟煤发生均相-非均相着火;相比空气气氛,O_2体积分数相同的O_2/CO_2气氛下煤粉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升高,燃尽时间延长;在O_2/CO_2气氛下,当O_2体积分数增大时,煤粉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相同气氛下,煤粉活性显著影响其着火和燃尽;根据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判断,增大O_2体积分数显著改善了煤粉的燃尽特性;在低温区,煤粉燃烧属于0.3级反应,在高温区则为1~2.5级反应。
应芝郑晓园崔国民
关键词:O2/CO2煤粉燃烧性能反应动力学
基于生物质多级利用的生物炭电化学重整制氢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多级利用的生物炭电化学重整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物质制成生物炭作为碳基燃料,同时经活化处理后形成多孔炭作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或贵金属,形成金属/多孔炭复合电催化剂,并与扩散层、质子交换膜构成膜...
应芝郑晓园豆斌林崔国民
文献传递
微课在“新能源专业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2016年
微课是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具备时间短、内容精等优势,给传统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该文反思了"新能源专业实验"的教学现状,发现该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导致实验效果降低。通过探索微课与该实验课程结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应芝郑晓园
关键词:教学
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热化学硫碘(S-I)循环分解水是目前有较高效率且可以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制氢方法之一。其中的Bunsen反应作为循环的核心步骤尤为重要。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分离Bunsen反应的生成物硫酸与氢碘酸,许多学者研究了Bunsen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对非水溶剂中的Bunsen反应和电化学Bunsen反应两种新方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非水溶剂中实现反应生成物分离的方法,对比了各种非水溶剂的性质及其优缺点。目前,所发现的溶剂在分离生成物方面已达到要求,可用于Bunsen反应,但溶剂的回收再利用比较困难。概述了电化学Bunsen反应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在电化学Bunsen反应中有突破进展的两个团队的工作进行了对比。现今对该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反应基础特性方面,未来可以加强电化学Bunsen反应机理、反应电池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新型S-I循环系统构造的研究。
张耀应芝文振中郑晓园
关键词:氢能溶剂
硫碘循环制氢中电化学Bunsen反应的数值分析
硫碘循环(S-I)分解水制氢是发展最快的制氢方法之一,电化学Bunsen反应的提出再一次促进了硫碘循环的发展.在目前的电化学Bunsen反应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了电解池的性能,讨论了各参数对电池电压的影响,而对Bunse...
张耀应芝崔国民
关键词:电解水制氢
生物炭基催化剂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来低成本的生物炭材料被用于电解水催化剂,对此展开综述。首先介绍电解水制氢基本原理及生物炭基催化剂的制备,再分析炭化温度、活化、杂原子掺杂、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负载对催化剂微观组成、性质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生物炭基催化剂的制备提供参考。最后为提高电解过程中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尤其OER和中性电解液下的催化活性,指出未来可在生物质原料的挑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及制备方法优化、理论计算指导4个方面做出努力。
高立应芝黄亚军俞潇远刘芯妤何长春张成
关键词:生物炭电催化剂电解水制氢
新能源专业“教源于研 研推进教”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6
2018年
教学源于研究,而研究推进教学,基于科学研究对新能源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教研一体。通过反思新能源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而从教师研究领域提取不同难度的实验,指导学生开展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台搭建、实验过程实施、数据处理分析等,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和探索前沿工作,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初步改革结果显示,教研结合教学模式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应芝郑晓园崔国民
关键词:实验教学
电化学本生反应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
2019年
为了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设计了新能源专业的电化学本生反应研究型实验。该实验涉及电解原理、电位滴定以及微观表征等专业知识,实验过程包含文献查阅和实验方案制订、管路连接和仪器调试、溶液配制、实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应芝郑晓园
低场核磁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含油污泥水和油含率被引量:2
2016年
快速准确分析处理过程中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和含油率有助于现场评价其原油回收效率和优化处理工艺参数。以Dean-Stark装置测定的含油污泥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作为参考值,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样品含水率和含油率校正集模型,考察了回波衰减曲线和横向弛豫时间T2曲线对校正集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者建立的校正集模型性能优于后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1个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通用校正集模型,其含水率和含油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5 7和0.978 5,校正标准差(RMSECV)分别为2.73%和2.22%。利用3个不同批次采集的HZ-OS样品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于含水率和含油率模型,其验证集R2分别为0.914 1和0.924 7,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1.85%和2.04%,与RMSECV值比较接近,说明该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准确分析样品的含水率和含油率。
郑晓园王波应芝池涌金余其
关键词:含油污泥含油率主元分析
污水污泥水热炭化过程中磷的迁移转化特性被引量:11
2020年
利用SMT方法研究了污水污泥水热炭化固体产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水热炭化处理可以使污泥中的有机磷(OP)转化为无机磷(IP)。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污泥中的磷主要富集在水热焦中(RTP>70%),且主要以无机磷(IP)形态存在。延长水热炭化时间或升高水热炭化温度,污泥中无机磷(IP)和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水热炭化温度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水热炭化时间。水热炭化时间对磷灰石无机磷(AP)的影响不明显,但AP含量随水热炭化温度的升高而略微升高。结合XRD谱图分析发现,105℃烘干污泥中主要存在磷酸铝盐和磷酸铁盐两种含磷化合物;水热炭化处理促使焦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且磷在水热焦中基本以最稳定的正磷酸盐形式存在。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及从污泥中回收磷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郑晓园蒋正伟陈伟陈伟应芝应芝王波
关键词:污水污泥废物处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