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死因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监测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地方性氟中毒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脑源性神...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中毒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农村
  • 1篇农村老年
  • 1篇农村老年人
  • 1篇去死因期望寿...
  • 1篇燃煤污染

机构

  • 8篇遵义市疾病预...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泽琼
  • 7篇杨云亮
  • 6篇曹家艳
  • 5篇李林英
  • 1篇王世平
  • 1篇谭红辉
  • 1篇陈浩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遵义市历史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县儿童氟中毒病情及防治现状,为地氟病的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对遵义市5个县(区)内所有病区村的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调查病区村所有居民户改良炉灶和炉灶使用情况,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正确干燥情况。氟斑牙诊断依据《氟斑牙诊断}(WS/T208.2011)执行。结果在遵义市5个病区县(区)共检查11584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氟斑牙总检出率为5.85%(6773/115840);调查444196户居民户,合格改炉改灶率为99.53%(442108/444196),合格炉灶正确使用率为99.34%(441256/444196);食用辣椒、玉米正确干燥率达到99.26%(440903/444196)。结论遵义市地氟病历史病区防治效果明显,应继续加强健康干预和后期管理。巩固消除地氟病成果。
谭红辉王世平李林英陈浩李泽琼
关键词:氟化物
遵义市2011-2015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遵义市2011—2015年0~14岁儿童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0~14岁儿童的死亡信息,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遵义市0~14岁儿童共死亡823例,死亡率为94.33/10万,男童死亡率(110.35/10万)高于女童(76.3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620例,占死亡总例数的75.33%,死亡率为241.08/10万;各年龄组中婴儿死亡率最高,为859.60/10万。5年间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与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84.81%。结论损伤与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遵义市0~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做好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婴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是降低0~1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曹家艳杨云亮李林英李泽琼
关键词:死亡率儿童
遵义市城区和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健康素养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遵义市城区和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和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为制定区域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对遵义市2018年城区和农村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用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个城区和14个乡镇,再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140名城区老年人和140名农村老年人,比较健康管理现状和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结果遵义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59.79%,城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53.35%)低于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0,P<0.05)。服务告知率为城区(83.57%)低于农村(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4,P<0.05)。遵义市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为13.21%,城区(18.57%)高于农村(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0,P<0.05)。结论遵义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和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差异显著,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郭黄吉冯丹穆祯艳杨云亮李泽琼汪洋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管理
遵义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现况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遵义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已确诊且居住于遵义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通过宣传招募1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调查对象的认知功能状况。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觉、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测验结果显示,病例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测验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troop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生活质量各领域与WCST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测验用时以及Stroop正确数和错误数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与认知功能未见相关性。
曹家艳王来利向玉林杨云亮李泽琼郭黄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另选择34例健康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的血清BDNF水平,HCY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WCST检测显示:病例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测验用时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低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DN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血清HCY水平与Stroop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BDNF水平与威斯康辛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测验用时和Stroop正确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精神分裂者患者的血清HCY浓度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曹家艳王来利向玉林杨云亮李泽琼郭黄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014年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曹家艳杨云亮李林英李泽琼
关键词: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
2013-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漏报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遵义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漏报情况,为评价死因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义市的四个死因监测点,以多种渠道收集2013-2014年所有常住人口的死亡情况,摸底后进行入户核实,并与常规监测数据库进行核对,描述漏报病例的特征。结果监测点共漏报4 373例,总漏报率为19.14%。漏报病例数以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最多,共3 614例(占82.64%),男性和女性漏报率依次为18.97%和1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P=0.44);各年龄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9,P<0.001),以0~4岁人群漏报率最高,65岁及以上年龄组最低;各监测点间,汇川区漏报率最高,为39.52%,红花岗区漏报率最低,为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070.31,P<0.001)。结论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死亡漏报率较高,应规范死因报告管理,逐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质量。
曹家艳杨云亮李林英李泽琼
关键词:死因监测
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从103.41万人上升至105.54万人,5年间共死亡26 147例,总体粗死亡率为507.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5.55/10万,各年粗死亡率依次为:512.15/10万、538.61/10万、418.87/10万、583.25/10万、486.75/10万,标化死亡率依次为:590.20/10万、467.94/10万、368.50/10万、491.47/10万、415.4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人群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死因存在差异,0-1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损伤及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15-4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及中毒、肿瘤、脑血管疾病;45-64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及中毒;≥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脏病。结论 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遵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及中毒的防控应以44岁以下人群为重点,45岁及以上人群应以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为防控重点。
曹家艳杨云亮李林英李泽琼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