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璟

作品数:3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电影
  • 8篇伦理
  • 5篇文化
  • 4篇叙事
  • 4篇影像
  • 4篇游记
  • 4篇西游记
  • 4篇伦理性
  • 3篇电视
  • 3篇乡村
  • 3篇纪录片
  • 3篇《西游记》
  • 2篇导演
  • 2篇道德
  • 2篇电视台
  • 2篇动画
  • 2篇动画电影
  • 2篇影视
  • 2篇诉求
  • 2篇女性

机构

  • 29篇重庆人文科技...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9篇杨璟
  • 6篇袁智忠
  • 2篇董亚鸥
  • 2篇杨璟

传媒

  • 7篇电影文学
  • 5篇西部广播电视
  • 4篇戏剧之家
  • 4篇视听
  • 2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新作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民族学刊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文学艺术周刊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嘉年华》“影像世界”建构的伦理性批判被引量:2
2018年
2017年11月上映的电影《嘉年华》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好评如潮,许多电影评论都认同该片的社会性批判及女性主义视点。例如,余余发表的《符号与隐喻:作为社会景观的〈嘉年华〉》试图用女性主义和符号学的理论视点来分析《嘉年华》,认为影片“对这个世界的罪恶和救赎进行了近乎凌冽的展示”。
杨璟
关键词:影像世界嘉年华电影评论最佳导演符号学
星光依旧灿烂
2024年
1.外景中学操场日中学操场上,广播体操的悠扬声回荡。傅萧萧悠闲地做着课间操,阳光洒在她身上。音乐停歇,教导主任登上讲台,拍了拍话筒。教导主任:同学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蕴藏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瞬间,每一个平台都呈现独特的风景。即将踏入新生活的你们,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等待着你们去勇敢探索。人生之路漫长,充满各种风景和际遇。在这条路上,你们将会遇见各种人,有的将成为朋友,有的将成为伙伴。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用心感受他们的关怀和爱意,用行动回报友情和信任……同学们听到这里,纷纷转头意味深长地看向胡志强和邓怡。
杨璟
关键词:教导主任广播体操课间操用心感受
浅析中国法制电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17年
在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制电视节目继续肩负起法治宣传的伟大使命。然而,由于电视体制改革和媒介之间竞争激烈,法制电视节目的地位日渐式微,法制电视人才日益减少,如何培养更加优秀的法制电视人才是中国法制宣传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高校的法律专业和电视专业教育独立发展,法制新闻专业又很难培养电视人才,同时业界在繁忙的生产之际,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法制电视人才也不现实,那么学界、业界融合培养成为必然选择。一方面,学界内部可以通过辅修专业和工作室制度输送法制电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业界之间的融合也能够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
杨璟
关键词:法制电视节目共建模式
校企协同培育“渝派”纪录片人才动力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培育"渝派"纪录片人才需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三方的积极性,其中,学校履行文化传承的责任,企业获得培养效益,学生/学徒获得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成就感。
杨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0年以来校园爱情片的伦理性思考
2018年
中国内地传统校园题材电影一直着力营造积极健康的伦理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校园题材电影开始关注个性自由、独立思想等伦理性问题。随着电影市场化,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校园题材青春爱情片,部分校园题材青春爱情片在追求纯爱主题的同时却美化早恋,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负面的导向作用。同时,为展现真爱主题,部分校园题材青春爱情片塑造了一些不完美的人物形象,利用道德谴责感来实现真爱主题的升华。
杨璟
关键词:校园题材
“西游”动画电影文化主体性的伦理审视
2023年
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要求中国电影创作者履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伦理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西游”文化是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动画电影是国内外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片种,用“西游”动画电影含蓄蕴藉地讲述伦理故事就是中国动画电影助力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实践。首先,“西游”动画电影形成了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化的创作传统;其次,“西游”动画电影塑造了符合各个时代伦理精神的孙悟空英雄形象;第三,“西游”动画电影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强调使其有别于西方超级英雄电影。“西游”动画电影创作者应该站在民族立场上用现代意识改造“西游”文化,使其符合世界观众的审美需要,进而传播好中国价值观。
杨璟
关键词:《西游记》动画电影文化主体性价值立场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化影像的伦理性被引量:1
2022年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本身就是具有伦理性的活动,仪式进入电影就形成了仪式化影像。电影具有伦理性,电影不仅记录和表现了人类共同的仪式文化,在仪式与电影伦理性的双重作用下,仪式化影像也具备了伦理性。仪式化影像首先通过象征(隐喻)化手段表现其伦理性;其次仪式化影像借助电影艺术手法强化仪式之美来表现其伦理性;最为重要的是电影影像通过动作、造型、摄影角度、景别、蒙太奇、表演和音乐等视听手段强化仪式的神圣性以实现其伦理性。无论是宗教仪式化影像、民俗仪式化影像还是政治仪式化影像,一旦进入电影影像就与创作者的伦理观表达密切相关。电影的仪式化影像是电影审美伦理表达的中介,它在电影中被造型化展示,其意图是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伦理观,引发观众正/负两面的伦理情感,从而引导观众的伦理认同或伦理疏离。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强化造型性功能,提升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视觉化造型之美中隐含伦理判断;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创造象征(隐喻)意义,创新影像艺术语言来突出伦理性;仪式化影像可以丰富和提升影像的思想性,从而凸显其伦理思想内涵,催生经典影像文本。
袁智忠杨璟
关键词:仪式伦理性伦理精神
“西游”影像生产与中国电影学派被引量:3
2022年
自20世纪20年代“西游”影像生产肇始以来,围绕着“西游”影像的中国批评实践一直在为中国电影学派贡献理论资源。1927年,《上海》杂志第四期《〈盘丝洞〉号》中,众多文人电影批评以及100多年后中国电影学界对修复归国后的《盘丝洞》的再定位开拓了中国电影民族化的思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拓者万氏兄弟,在“西游”动画影像生产中总结出的动画认知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理论先声。进入21世纪,内地学界对《大话西游》(1995)的评论将西方当代文艺理论融入到民族化的话语之中。新时代,文化强国理论也不断利用了“西游”影像批评彰显其价值。
杨璟
重庆市合川区乡镇小学影视教育调查报告
2021年
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城市与乡镇的教育存在一定差别。课题组在对重庆市合川区乡镇小学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乡镇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对小学的影视教育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不重视小学影视教育,学校缺乏专业的影视课程教师,教师没有掌握影视教学相关知识,影视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及家庭对影视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等。
马艺琴杨璟
关键词:影视教育田野调查
青年导演电影的成长叙事与伦理价值取向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的成长叙事电影是中国导演第六代后时期新电影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人生和人与世界关系的超越时代主流话语的关照,展现了当代电影知识分子对当代人的破碎记忆、灵魂挣扎以及青年的伦理价值精神与父辈的伦理价值精神的矛盾与交汇的关注。但是大量青年电影导演在其成长叙事文本中的苦痛展示被作为一种传达人生怀想的美感意蕴,彰显出导演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并被转化为故事叙述中的抒情情绪和主题呈现的重要元素。
杨璟
关键词:伦理价值成长叙事叙事策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