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
- 作品数:32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建立与应用分析
- 2021年
- 目的为适应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建立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并了解其运转情况与分析应用情况。方法 2015年依托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国家区域实验室及其妇幼网络建立早期诊断检测平台,对云南省2015—2018年送检的婴儿早期诊断样本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样本流转从2015—2018年样本检测周期、检测结果报告周期、样本送检至结果报告周期均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样本送检至结果报告周期为8 d,达到并低于国家时限要求。4年共计收到来自云南省16个地区样本7 819份,阳性率为1.82%(143/7 819),2015年为3.03%(30/990),2016年为1.76%(36/2 040),2017年为1.64%(39/2 380),2018年为1.58%(38/2 409),送检标本逐年增加,但是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阳性率表现地区之间极不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3,P=0.000)。结论成功建立了云南省HIV暴露婴儿早期诊断检测平台,运转高效、有序、顺畅,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云南省阳性检出率2015—2018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达到了云南省婴儿早期诊断工作的目标,提高婴儿早期诊断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同时也摸清楚了云南省各州市的阳性分布规律,对母婴干预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 邹团标姚莉琴周德孙逆苏莹郑敏郭光萍
- 巨大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为尽早识别出高风险产妇、预防巨大儿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曲靖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院分娩的7590例孕产妇,选取与出生体重有关的孕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中,62.87%的产妇出现危险因素的聚集,当有2种危险因素聚集时,即年龄≥30岁有妊娠合并肥胖的产妇(OR=9.282,P<0.05)、妊娠糖尿病的经产妇(OR=9.282,P<0.05)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3种因素聚集时,即身高≥160 cm合并妊娠肥胖的经产妇(OR=22.277,P<0.05)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4种因素聚集时,即年龄≥30岁合并妊娠肥胖和妊娠糖尿病的经产妇(OR=18.564,P<0.05)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有5种危险因素的产妇(OR=25.315,P<0.05)分娩巨大儿的风险高于其他所有产妇。[结论]孕期危险因素聚集可升高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孕期应及早识别并重视有风险特征的产妇,加强健康教育和孕期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 黄泽荣郭光萍邓星梅郑敏段秀施晓黔赵涛夏玮汤四意
- 关键词:出生体重巨大儿影响因素
- 云南省2006—2019年孕产妇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6—2019年孕产妇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IPMTCT)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06—2019年孕产妇接受HIV检测及HIV阳性孕产妇个案信息等相关资料,用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006—2019年期间云南省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在0.21%~0.28%之间,将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组进行标化后阳性检出率在0.14%~0.17%之间。在检出的阳性孕产妇中往年确认阳性并重复怀孕比例从2006年5.53%上升到2019年的57.14%;14年间年龄别构成30~39岁组从14.77%上升到47.43%,而20~29岁组从72.73%下降到38.68%,婚姻状况构成再婚从10.61%上升到35.16%,未婚比从1.52%上升到6.62%,而初婚者从81.06%下降到48.87%;边境县(市、区)的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高于内地的县(市、区)。结论 14年间云南省孕产妇粗HIV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校正阳性检出率相对平稳,原阳再孕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孕产妇年龄分布呈30~39岁组上升,20~29岁组下降的趋势,婚姻状况分布呈再婚和未婚上升,初婚者下降的趋势。HIV阳性孕产妇地区分布呈边境县(市、区)的高于内地县(市、区)的趋势。
- 郑佳瑞李四乐张燕桂小龙李鹏斌郑敏郭光萍
- 关键词:孕产妇艾滋病流行病学
- 云南省HIV感染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分析
-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感染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方法利用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建立横断面数据库,收集云南省2014-2016年报告且妊娠结局为分娩的HIV感染妇女孕早、中、晚3个时段的血常规...
- 郑敏张燕郭光萍李燕郑佳瑞李慰
- 关键词:妊娠期贫血HIV
- 云南省5086例HIV感染产妇配偶HIV检测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产妇配偶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集在云南省所有助产医疗机构内分娩的HIV感染产妇与配偶的相关信息,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审核和汇总。使用描述性分析配偶的HIV检测情况,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配偶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086例HIV感染产妇配偶纳入此研究,配偶HIV检测率为81.3%(4133例),在接受过检测的配偶中,检测结果阳性的占32.7%(1664例),HIV阳性配偶报告的传播途径中异性性传播占77.1%(1283例),注射吸毒的占12.7%(212例),影响配偶HIV检测的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配偶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和产妇是否在孕早期诊断HIV感染。[结论]云南省HIV感染产妇配偶HIV检测率和检出阳性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可结合配偶HIV检测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咨询检测活动,提高HIV感染产妇配偶HIV检测率。
- 郑敏郭光萍郑佳瑞张燕周德周伶
- 云南省跨境婚姻家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现状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中-老、中-越跨境婚姻家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情况,为完善跨境婚姻家庭预防母婴传播相关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目前居住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跨境婚姻家庭进行调查和访谈,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最近一次怀孕期间三病检测情况等信息。经整理后,使用构成比和率对指标进行计算,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中国籍和跨境婚姻家庭各项检测服务状况。结果外籍媳妇主要以农民、文盲/小学、无经济收入的少数民族为主。配偶检测率,老挝籍低于当地中国籍媳妇(X^(2)=7.87,P=0.005),缅甸籍、越南籍与当地中国籍没有差异;缅甸籍高于老挝籍和越南籍(X^(2)=41.84,P<0.001)。三病检测点知晓率,缅甸籍媳妇低于当地中国籍媳妇(X^(2)=6.11,P<0.03),越南籍、老挝籍与当地中国籍没有差异;老挝籍高于缅甸籍和越南籍(X^(2)=44.03,P<0.001)。获得预防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比例,三个外籍媳妇均低于当地中国籍(X^(2)=19.84,P<0.001;X^(2)=7.52,P=0.006;X^(2)=4.38,P=0.036)。结论边境地区针对跨境婚姻家庭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预防母婴传播相关工作取得实效,三病检测情况与当地中国籍基本一致,但在其他服务利用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外籍媳妇孕早期三病检测率及其配偶检测率、相关预防母婴传播知识获取还有待提升,需要运用更加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来促进三病检测可及性的进一步提高。
- 李汶枷郑敏毛颖郑佳瑞夏玮郭光萍朱岚
- 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 2025年
- 目的构建并评估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基于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两种模型回代拟合效果,使用最优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结果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χ2=50170.0,P<0.05),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24、12.389、3.519和3.966、27.651、5.258,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后验差比值C=0.079,小概率误差P=1,预测精确度为1级。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0.05/10万、9.16/10万、8.34/10万、7.59/10万、6.91/10万、6.30/10万、5.73/10万。结论灰色预测模型对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有较好预测效果。经预测,云南省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控制目标。
- 赵珊高赛李堂春赵钟鸣吴亚婷郑敏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 2016—2020年云南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2016—2020年云南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2020年云南省助产机构分娩产妇和活产儿的资料,排除非云南省户籍、数据不全、异常个案的资料。对产妇年龄、民族、现住址、孕产次、分娩孕周、胎儿数量及新生儿性别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活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2020年云南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5.17%。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从2016年的4.93%上升至2020年的5.48%,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74%(t=4.67,P=0.018)。以低出生体质量发生与否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进入法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20岁或≥35岁、少数民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其他民族)、居住地类别为Ⅱ、Ⅲ类、孕次=1次或≥3次、产次=1次或≥3次、早产、多胎和女婴是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足月儿组中,产妇年龄<20岁或≥35岁、少数民族、居住地类别为Ⅱ、Ⅲ类、孕产次=1次或≥3次、多胎和女婴为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早产儿组,产妇年龄<20岁、少数民族、居住地类别为Ⅱ类、产次=1次、多胎和女婴为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6—2020年云南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逐年上升,早产是造成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早产结局的预防,以及对低龄产妇、多胎妊娠的干预。
- 万英黄泽荣郭光萍郑敏杨雄张倩李汶枷夏玮吴亚婷
-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 云南省2020年围产期妇女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2020年云南省围产期妇女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孕产妇个案调查表》记录2020年在云南省16家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信息。其中,16家医疗机构分别...
- 郑敏李燕赵钟鸣吴亚婷杨海霞
- 关键词:围产期贫血患病率
- 云南省托幼机构儿童疾病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儿童疾病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3所托幼机构34042名儿童的健康状况,常见病及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5.24%,贫血患病率1.41%,肥胖率1.47%,龋齿患病率28.83%,视力低常率3.42%,手足口病发生率7.61‰,水痘发生率8.80‰,意外伤害发生率1.61‰,均存在明显城乡差异(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贫血、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的发生率城市低于农村,从州市到村级总体呈上升趋势。肥胖、龋齿、视力低常、手足口病、创伤缝合的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从州市到村级总体呈下降趋势。猩红热、传染性肝炎、骨折、烧烫伤发生率无明显城乡差异。[结论]云南省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疾病发生较多,健康状况堪忧。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做好入园儿童和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促进集体儿童健康成长。
- 朱锡翔倪俊学杨海霞郑敏董安娜李慰
- 关键词: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