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孕产
  • 7篇孕产妇
  • 7篇产妇
  • 5篇梅毒
  • 3篇梅毒感染
  • 3篇母婴
  • 3篇母婴传播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早产
  • 2篇妊娠
  • 2篇胎龄
  • 2篇小于胎龄
  • 2篇小于胎龄儿
  • 2篇母亲
  • 2篇儿童

机构

  • 13篇湖南省妇幼保...
  • 6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作者

  • 13篇杨敏
  • 11篇高洁
  • 7篇李辉霞
  • 5篇郑剑飞
  • 4篇陈霞
  • 4篇肖娟
  • 3篇王华
  • 3篇黄广文
  • 3篇王潇滟
  • 2篇谭丹凤
  • 2篇秦家碧
  • 1篇王爱玲
  • 1篇王岚
  • 1篇王前
  • 1篇梁昌标
  • 1篇方俊群
  • 1篇高群
  • 1篇熊黎黎

传媒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血清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和滴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2021年在湖南省各助产机构分娩并上报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的梅毒感染母亲及所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不同特征新生儿血清学阳性率和滴度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新生儿血清学阳性率和滴度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血清学检测阳性新生儿3585名,阳性率为41.1%(3585/8724);滴度以低滴度水平(<1∶8)为主,占38.2%(3332/8724),高滴度水平(≥1∶8)占2.9%(253/8724)。母亲年龄越大(aOR=0.85,95%CI:0.81~0.88;aOR=0.54,95%CI:0.80~0.87)、既往有梅毒感染史(a OR=0.88,95%CI:0.81~0.96;aOR=0.86,95%CI:0.79~0.93)是新生儿血清学阳性和滴度水平的保护因素,孕早期(aOR=0.74,95%CI:0.60~0.91)或孕中期(aOR=0.81,95%CI:0.67~0.95)治疗也是新生儿滴度水平的保护因素。梅毒感染诊断时期为产时、产后或其他(aOR=1.21,95%CI:1.05~1.39;aOR=1.25,95%CI:1.08~1.43)、妊娠梅毒未治疗(a OR=4.55,95%CI:4.00~5.16;aOR=3.86,95%CI:3.17~4.97)和非规范治疗(aOR=2.68,95%CI:2.03~3.49;aOR=2.13,95%CI:1.86~2.69)是新生儿血清学阳性和滴度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较高,并且阳性率和滴度水平受到母亲年龄、既往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诊断时期、梅毒治疗情况等因素影响。
谭三风李辉霞袁姗吴芳高洁杨敏郑剑飞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学监测
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状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22年1—12月湖南省“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7~12月龄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检测。HBsAg和抗-HBs均阴性,表示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9792名儿童分析。9792名儿童中,乙肝疫苗无应答率为9.5%(928/9792)。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风险是HBe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的1.62倍(OR=1.62,95%CI:1.40~1.88);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儿童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风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的1.41倍(OR=1.41,95%CI:1.08~1.85)。母亲孕期抗病毒治疗(OR=0.59,95%CI:0.48~0.73)和儿童HepB规范接种(OR=0.66,95%CI:0.57~0.78)是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率较高,并受母亲HBeAg阳性、孕期抗病毒治疗、出生体重和疫苗规范接种等因素影响。
谭三风李辉霞肖娟谭丹凤涂颖高洁杨敏
关键词:乙肝疫苗儿童无应答
湖南省和重庆市部分孕产妇HC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人群HC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研究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内孕产保健科、产科、检验科和感染科等相关科室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调查相关信息。结果在上述两家妇幼保健院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84814名,其中65人感染HCV,感染率为0.08%(95%CI:0.06%~0.10%),不同年龄组间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01),且随年龄增加感染风险增加(Z=5.35,P<0.001)。不同梅毒合并感染状态(χ^(2)=111.37,P<0.001)、前置胎盘(Fisher检验P<0.001)、婴儿出生体重(F=4.15,P=0.04)与HCV抗体阳性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小于30岁的孕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的孕产妇感染HCV的风险更高(OR=4.76,95%CI:2.51~9.05),与未感染梅毒的孕产妇相比,感染梅毒者检出HCV的风险更高(OR=14.68,95%CI:6.59~32.68)。结论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要重视孕产妇HCV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关注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合并感染。
孙贺王岚吴颖岚王潇滟钟其梅杨敏高洁高群黄东旭王前王爱玲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孕产妇
湖南省2011-2017年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的孕产妇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抗病毒治疗(ART)、丈夫/性伴情况和妊娠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早产、LBW和SGA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0例孕产妇HIV感染者,其早产率为7.9%(62/780),LBW发生率为9.9%(77/780),SGA发生率为21.3%(166/780)。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和丈夫/性伴年龄〉35岁(与26-30岁相比),其aOR值分别为4.59(95%CI:1.51-13.95)、4.90(95%CI:1.56-15.46)、2.40(95%CI:1.26-4.56)和2.29(95%CI:1.21-4.36)。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LBW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3.28(95%CI:1.13-9.54)、4.37(95%CI:1.42-13.44)和2.68(95%CI:1.51-4.76)。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SGA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4.41(95%CI:1.43-13.63)和2.67(95%CI:1.51-4.73)。结论早产、LBW和SGA是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受妊娠合并症、ART和丈夫/性伴的年龄等因素影响。
李辉霞郑剑飞黄广文肖娟王华杨敏冯娜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
湖南省助产机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实验室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对助产机构开展孕产妇相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现状调查,为科学制定孕产妇相关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不同地区、级别、性质的助产机构进行实验室建设、人员配备、检测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调查。结果共计调查了54家助产机构的实验室。拥有独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实验室的机构39家(72.22%),10家乡镇助产机构只有2家设有独立实验室。54家机构共有检验人员255人,83.92%人员持证上岗,乡镇助产机构持证人数67.50%(27/40)。50家(92.59%)助产机构可自主完成检测,3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县级民营医院需采血外送第三方或上级机构进行检测;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检测方法以ELISA(68.52%)为主,乡镇助产机构使用免疫层析(ICA)法的占一半(5/10);梅毒检测方法首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初筛占比85.19%,其中使用ELISA的最多(34.78%);乙肝检测方法主要为ELISA(55.56%)。具有自主检测能力的助产机构(50家)都开展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比对,但是7家民营助产机构和5家乡镇卫生院未制定检验人员能力评估相关制度。结论各级助产机构检测能力能满足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需求,乡镇助产机构自主检测的能力相对薄弱,需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实验室建设和人才配置。助产机构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方法仍有优化空间。应强化民营助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检验人员的能力评估。
杨敏吴颖岚高洁袁姗曾青红熊黎黎
关键词:艾滋病梅毒乙肝
湖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了解湖南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的发生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1—12月在湖南省各助产机构分娩并上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信息系统的HBV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乙肝病毒相关检测及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早产、LBW和SGA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8 100例HBV感染孕产妇,其早产率为6.8%(1 899/28 100),LBW发生率为4.4%(1 224/28 100),SGA发生率为6.9%(1 931/28 100)。HBV感染孕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孕产妇年龄(与25~29岁相比)为30~34岁和≥35岁、首次产前检查孕周≥28周(与1~12周相比)、孕期抗病毒治疗,其调整的优势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分别为1.40(95%CI:1.23~1.60)、1.97(95%CI:1.70~2.28)、1.15(95%CI:1.03~1.28)、1.36(95%CI:1.16~1.59)。孕产妇年龄<20岁、30~34岁、≥35岁和孕期抗病毒治疗是LBW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1.75(95%CI:1.08~3.16)、1.32(95%CI:1.13~1.54)、1.88(95%CI:1.57~2.25)、1.35(95%CI:1.12~1.63)。孕产妇年龄<20岁、20~24岁和孕期抗病毒治疗是SGA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1.92(95%CI:1.24~2.97)、1.34(95%CI:1.14~1.56)、1.26(95%CI:1.07~1.48)。有生产经历是早产、LBW和SGA共同的保护因素,其aOR值分别为0.75(95%CI:0.67~0.85)、0.68(95%CI:0.59~0.78)和0.82(95%CI:0.73~0.92)。结论 湖南省HBV感染孕产妇早产、LBW和SGA的发生率不高,但仍受到孕产妇年龄、产次、首次产前检查时间和孕期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影响。
李辉霞谭丹凤肖娟郑剑飞涂颖高洁杨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
2014-2021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利用情况,为湖南省达到消除梅毒母婴传播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湖南省预防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资料、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登记卡信息,回顾性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检测、用药和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等情况。结果2014-2021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率为99.7%(5233868/5250466),孕期检测率由88.2%(649475/736366)上升至99.1%(436220/440182),孕早中期确诊比例由67.2%(1305/1942)上升至76.4%(1721/2253),共检出梅毒阳性孕产妇20494人,阳性检出率为0.4%(20494/5233868)。梅毒感染产妇治疗率由67.6%(1250/1849)上升到98.8%(1868/1890),充分治疗率由22.1%(408/1849)上升到87.8%(1659/1890)。结论2014-2021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利用较好,在孕产妇的检测率、孕早中期确诊率、治疗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充分治疗率距离消除梅毒母婴传播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充分治疗率。
高洁杨敏吴颖岚陈霞方俊群梁昌标梁婷
关键词:梅毒预防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阳性孕产妇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阳性孕产妇的乙肝检测、孕产期保健和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为实现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IPMTCT)信息管理系统中湖南省在2021—2023年期间的乙肝阳性孕产妇个案登记卡相关信息。回顾性分析孕产妇乙肝检测情况、乙肝阳性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分娩方式、抗病毒用药等情况。结果2021—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乙肝检测率为99.99%(1196261/1196370),孕产妇乙肝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χ_(趋势)^(2)=37.570,P<0.001)。确诊的75542例乙肝阳性孕产妇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中学为主(占63.4%,47893例);乙肝阳性孕产妇孕早期确诊比例逐年升高(χ_(趋势)^(2)=414.202,P<0.001),乙肝阳性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以自然分娩和择期剖宫产为主,高母婴传播风险乙肝阳性孕产妇用药率由47.4%(924/1949)上升至80.9%(2238/2768)(χ_(趋势)^(2)=570.003,P<0.001)。结论需加强乙肝阳性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优化高母婴传播风险乙肝阳性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率,从而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高洁杨敏吴颖岚陈霞梁婷曾梦君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湖南省2013年至2019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xposed uninfected,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妊娠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的预防性用药、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是否患病等资料。于1、3、6、9、12、18月龄时随访儿童的身长和体质量,评估各随访时间点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56名HEU儿童。HEU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在1月龄时最高,分别为11.9%(78/656)、9.1%(60/656)、7.0%(46/656)和21.0%(138/656)。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2.3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8~3.58]、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为单/双药治疗(aOR=2.38,95%CI 1.54~3.68),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2500 g(aOR=2.66,95%CI 1.69~4.21)和随访期间患有疾病(aOR=1.73,95%CI1.10~2.70)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0);而服用齐多夫定(aOR=0.60,95%CI 0.38~0.94)、奈韦拉平(aOR=0.31,95%CI 0.18~0.52)进行预防性治疗均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0)。结论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且受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患有疾病和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等因素影响。
李辉霞袁姗吴芳黄广文杨敏高洁郑剑飞
关键词:HIV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湖南省2013-2018年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分析影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妊娠结局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和梅毒治疗情况等信息。根据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4219例梅毒阳性孕妇中,有明确妊娠结局且为单胎的有11346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9.1%(2166例),其中自然流产的占2.0%(222例),死胎或死产的占1.2%(133例),7天内死亡的占0.7%(75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占10.8%(1221例),新生儿窒息占1.1%(121例),新生儿肺炎占0.8%(87例),发生出生缺陷占1.4%(161例),先天梅毒儿占1.3%(146例)。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梅毒感染孕产妇年龄<20岁[调整比值比(aOR)=1.247,95%可信区间(CI):1.088~1.493]、≥35岁(aOR=1.402,95%CI:1.167~1.686)、不在婚(aOR=1.855,95%CI:1.453~2.367)、初检孕周在孕晚期(aOR=1.266,95%CI:1.032~1.555)、确诊感染梅毒在孕晚期(aOR=5.806,95%CI:1.796~18.770)、产时(aOR=4.102,95%CI:1.263~13.330)、丈夫/性伴感染梅毒(aOR=1.222,95%CI:1.068~1.398)、不规范用药(aOR=6.756,95%CI:5.586~8.197)、未用药(aOR=3.300,95%CI:2.841~3.846)。结论2013-2018年湖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提高孕产妇的梅毒孕早中期检测率,加强梅毒感染孕产妇的规范治疗率和对丈夫/性伴的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高洁陈霞吴颖岚王华杨敏李辉霞秦家碧王潇滟
关键词:妊娠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