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宁
- 作品数:2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浅谈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
- 当下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伴随群体数量的增长,不同心理特点的人数也在增加,因此,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本人将通过教学实践,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高职生树立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整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找到一些对高职生心理问题有良好干预效果的方法。
- 彭珍莲饶宁饶丽
-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 一种小空间空调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空间空调系统,包括制冷系统以及供暖系统,制冷系统包括热电半导体组件、散热器、集水槽以及导水管,热电半导体组件包括冷凝片以及散热片,散热器安装于散热片上,集水槽位于冷凝片的下部,导水管连接于集水槽的底...
- 龚大墉杨悦梅饶宁陶嘉辉张勇陶梦琪李金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的排泄物清理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排泄物清理器,包括底座、排泄板以及围板,排泄板包括两块铰接连接于底座顶端两侧的翻板,围板活动插接连接于底座的上部,翻板的底部中央位置以及底座的两个侧壁中央位置分别设置有一连接耳座,相邻的侧壁和翻...
- 黄煜栋杨悦梅饶宁龚大墉钟伟栋陶嘉辉涂诗捷李金辉
- 文献传递
- 角色扮演与问题学习法相结合在手术体位摆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6年
-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角色扮演法逐步渗透到了手术体位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问题教学法是直接转变教师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问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手术体位摆放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张志丽饶宁
- 关键词:角色扮演问题学习法手术体位
- 基于能耗最低的物联网传动系统传递能力优化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提高物联网传动系统传递能力的目的,采用基于能耗最低的物联网传动系统传递能力优化方法,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通过对物联网传动系统传递路径的原理分析,建立物联网传动系统的动力方程,获得物联网系统路径的传递函数,对物联网传动系统的传递性能和能耗进行评估,适时对模型能量参数E进行调整修正,完成物联网传动系统传递能力的优化。通过物联网传动系统仿真模型试验,得出该系统能有效降低能耗,传递能力约为5622.3(N/m),比传统方法提高约51.2%,实际应用价值强。
- 张曙光饶宁
-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应用现状
- 2023年
- 儿童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在这种情况下问题会出现远视的症状,直接影响到视功能的正常生长发育,若不及时对远视进行矫正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斜视、弱视,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以及日常学习。此外,当代生活方式又导致儿童极易产生近视的症状。因此,儿童群体中远视和近视的占比都较高。
- 庞云饶宁陈卓
- 关键词:儿童群体视功能视觉系统远视近视
- 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 一、研究背景1、"微"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也随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生活节凑的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尝试去通过更加便捷、高效、甚至是有趣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饶丽饶宁陈雪莲胡玥况晶
-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试验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饶宁
- 关键词:眼科手术干眼症普拉洛芬玻璃酸钠
- 虚拟现实技术在工厂电气控制与实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工厂电气控制课具有理论概念抽象、实训过程设备损耗大,且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包含虚拟车间模块、辅助学习模块、在线测试模块的虚拟工厂电气控制课程学习平台框架可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平台框架集实训、考核为一体,适用于个性化实训,因材施教,激发参与者兴趣,变“被动受实训习”为“主动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实训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饶宁杨悦梅张曙光
- 关键词:虚拟现实实训
- 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来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根据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对患者进行分类,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100人,共147眼,其中外伤1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3眼,炎症31眼,遗传性34眼,青光眼21眼,占位性病变20眼,不明原因18眼,对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视力、视野的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好转率为:外伤6眼(60.0%),缺血性9眼(69.2%),遗传性20眼(58.8%),炎症19眼(61.3%),青光眼7眼(33.3%),不明原因11眼(61.1%),占位性病变8眼(40.0%)。视野好转率:炎症23眼(74.2%),外伤7眼(70.0%),缺血性8眼(61.5%),青光眼6眼(28.6%),遗传性11眼(32.4%),占位性病变12眼(60.0%),不明原因10眼(55.5%)。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视野好转并不完全同步,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神经的电生理功能,保护视神经。其中炎症、外伤、缺血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成本更低,此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饶宁
-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病因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