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华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心理
  • 2篇心理状态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肠癌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伤患者
  • 1篇行为疗法
  • 1篇因素及护理
  • 1篇早期精神障碍
  • 1篇造瘘
  • 1篇造瘘患者
  • 1篇造瘘口
  • 1篇直肠癌术
  • 1篇直肠癌术后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5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5篇王惠华
  • 2篇徐萍

传媒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并对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针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实施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0.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额叶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低氧血症、单人病房、护理质量、预防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均为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实施护理预防对策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0.1%,较实施前(60.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2,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精神障碍发生。
王惠华徐萍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预防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方法 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5.5±5.1)d,对照组为(62.3±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8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结论良好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王惠华
关键词: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行为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BT。观察比2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LC-90)]评分结果差异,记录出院时、出院2个月时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统计出院3个月时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其造瘘口的皮肤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SLC-90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2个月时2组患者ESCA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增生、变色、侵蚀等皮肤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BT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刘小侠冯西平王惠华
关键词:认知疗法直肠肿瘤自我护理
不同护理方法降低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被引量:13
2017年
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外伤性疾病,其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伴多发伤具有病情复杂及救治困难较大以及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目前手术是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长期临床实践表明由于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或伴有严重功能障碍,因而术后存在较高风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徐萍王惠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伤患者多发伤护理方法外伤性疾病
造瘘口扩张训练配合共情干预对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直肠癌是临床较为普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上涨,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在接受直肠癌手术切除后,还需接受永久性造瘘口,因肠道改路而无法自主排便,患者需终生使用人工肛门袋,而肛门袋长期使用容易诱发造瘘口回缩、发炎和坏死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双重压力[2]。
冯西平刘小侠王惠华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造瘘口心理状态人工肛门袋共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