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审美
  • 1篇艺术审美特征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信息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 1篇未尝
  • 1篇文化透析
  • 1篇文化信息
  • 1篇湘昆
  • 1篇新词
  • 1篇否定副词
  • 1篇副词
  • 1篇改编
  • 1篇词汇化
  • 1篇词汇化过程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4篇刘敏
  • 2篇邓慧爱
  • 1篇高欢欢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艺海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现代语文(下...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难不成”的词汇化过程被引量:4
2009年
"难不成"作为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口语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难不成"是一个反诘副词,跟许多副词一样,也是由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的。从词义、语用两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难不成"一词的成词过程和词汇化动因。反诘语气的使用、加强和语用方面的经济性原则应是促使"难道"和"不成"成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敏
否定副词“未尝+不”形式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刘敏邓慧爱
情湘韵话改编——论湘昆《彩楼记》的艺术审美特征
2020年
昆曲由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湖南,经过湘南的昆曲艺人和工作者不断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湖湘特色的昆曲艺术。湘昆剧目主要是以传统大戏改编、新编历史戏、折子戏为主。相比较苏昆的吴语喃音,湘昆的唱腔与念白深受楚地本土方言的熏陶,显得节奏轻快与简洁。表演艺术粗犷中见细腻,豪放却又不失优美。本文以湘昆版《彩楼记》为例,具体从演出剧目的历史渊源和入湘随湘的改编角度出发,结合唱词念白的湘韵化特色,以及在得形得神的人物塑造和粗犷细腻的表演特色中体验着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从而分析出《彩楼记》具有楚情湘韵的艺术审美特征。
高欢欢刘敏
关键词:湘昆艺术审美特征
“奴”类词的社会文化透析
2009年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同步发展,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2007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171个新词,其中就有7个词带“奴”字。这几个词既是当今政治、经济发展和人们心理变化的产物,也传递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焦虑的心态、尴尬无奈的处境等社会文化信息。
邓慧爱刘敏
关键词:新词社会文化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