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彩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课程
  • 13篇教育
  • 8篇教师
  • 6篇知识
  • 5篇课程改革
  • 4篇文化
  • 4篇教育课
  • 4篇教育课程
  • 3篇教师教育
  • 2篇学校制度建设
  • 2篇育人
  • 2篇院校
  • 2篇哲学
  • 2篇人性
  • 2篇农村
  • 2篇农村教师
  • 2篇现代学校制度
  • 2篇现代学校制度...
  • 2篇教育学
  • 2篇课程实践

机构

  • 19篇广东第二师范...
  • 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7篇广东教育学院

作者

  • 32篇陈彩燕
  • 1篇肖建彬
  • 1篇陈承声
  • 1篇袁学文

传媒

  • 7篇教育导刊(上...
  • 3篇广东教育学院...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高教探索
  • 2篇成才之路
  • 2篇教师教育论坛
  • 2篇课程教学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高教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 1篇广东省高等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就是快乐——一种关于幸福的知识价值观及其课程新形态被引量:7
2004年
学习化社会人类的知识生存方式及知识观的演变要求确立一种“知识就是快乐”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快乐观”的实质是人的学习本性的实现和超越,表现为知识作为结果的快乐与知识作为过程(即求知)的快乐。与这种知识价值观相对应的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习化课程。学习化课程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内容是整合各种有利于增进人的幸福的知识,其方法是“主体学习”与对话学习。
陈彩燕
关键词:知识知识价值观学习化课程
创新与视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5年
通过分析创新成果生产及杰出人才成长过程,发现创新源自开阔的视野,杰出人才具有大视野,旅行与阅读是开阔视野的基本途径。其机制在于拓展视野是人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的基本需求与表现,物理视野与心理视野相互促进。致力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之一。
陈彩燕
“国考制度”下的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被引量:14
2015年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开始,及后相继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文件,是教师资格明确化和资格考试具体化的完善发展过程。中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侧重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为配合"国考",高师院校应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整体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满足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是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参照考试标准和大纲的要求,开展有效教学。
陈承声陈彩燕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课程与教学改革
课程知识选择:文化分析的视角
2009年
课程内容只能是知识,知识就其本性而言是"文化的"。从文化分析的视角看,当前知识转型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整合。课程是对文化的选择,这种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整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课程内容不但要给学生向外追求幸福的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向内达成幸福的原理。
陈彩燕
关键词:文化分析知识转型文化整合课程知识选择
实施四个'并重',协同培育师范生核心能力
教师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淡化人文教育与'理论育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教师成长规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应坚持四个'并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老师指...
陈彩燕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计
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与启示被引量:4
2012年
香港岭南大学致力于培养"全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各类课程的分工和目的明确;全方位实施博雅教育,以保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其对内地教学型本科院校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中要重视健全人格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二是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三是更新课程观念,改善课程实施。
陈彩燕
关键词:博雅教育课程
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与语境的关系探析--兼论批判唯心主义语境对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影响
1949年以来我国教育学知识的生产决定于语境,特别是意识形态造成的社会语境,决定教育学者“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如何说”。1978年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语境下,教育学研究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对比其他学科,...
陈彩燕
关键词:知识生产教育学唯心主义意识形态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课程理念解读与贯彻——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标准》)是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标准》体现了"课程即发展资源"的理念,力求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适切。创新课程理念,才能形神兼备地贯彻《标准》。遵循《标准》的课程理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研制了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新方案,其可以为教师教育机构落实《标准》提供参考。
陈彩燕肖建彬
关键词:课程理念发展资源
双语教育:跨文化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被引量:14
2005年
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要超越这一局限,就应把双语教育的功能定位于跨文化教育。学校也应有强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正确的文化选择观,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并充分挖掘各种跨文化教育的资源。
陈彩燕
关键词:双语教育文化教育功能跨文化教育文化选择教育意识
经历·成长·课程
2012年
在当前一些课程实践中,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学生心理问题多了.便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便进入课程表。按照这一思路,如果总是以“进教材、进课堂”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的必修课就会越来越多而选修课将越来越少,上级规定的公共课会越来越多而专业课将越来越少.这是严重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很多学校对这类行政主导的课程往往也是以“科目”方式编进课程表,由固定的教师去“教”。这反映了一种把课程等同于教材、等同于学科课程、等同于教师“教”的狭窄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有背于人才成长规律。
陈彩燕
关键词:人才成长规律课程实践学生心理问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指导创业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