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宇欣
-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罗里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PAP微量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
- 1995年
- PAP微量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首都医学院细胞室张海燕首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李慧珠,牛宇欣Fc受体是巨噬细胞(MΦ)表面存在的一类受体,它与MΦ的吞噬功能、免疫调节和免疫杀伤作用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力上升,MΦ表面Fc受体密度增加,反之免疫功...
- 张海燕李慧珠牛宇欣
- 关键词:巨噬细胞受体FC受体PAP
- IFN-γ在疟疾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
- 1995年
- IFN-γ是一种重要的抗感染因子,本文综述了IFN-γ在疟疾红内期免疫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 牛宇欣
- 关键词:IFN-Γ疟疾免疫
- CCR5基因编码区894C缺失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现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HIV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基因突变和SNP特点。方法PCR扩增CCR5编码区,PCR产物直接进行基因测定。结果 在5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CCR5X编码区894ΔC杂合子;采用反向经物进行验证,确定测序结果准确无误。该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使CCR5C端减少了44个氨基酸。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894ΔC,该突变能导致CCR5受体结构和功能改变。
- 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波金磊李京湘韩华孙敏刘斌牛宇欣
- 关键词:CCR5DNA测序基因突变HIV
- TNF-α和ICAM-1在脑型疟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 TNF- α、ICAM- 1与脑型疟 (cerebral malaria,CM)的关系 ,并通过体内注射外源性 TNF- α来观察 ICAM- 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 CM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通过建立 CM小鼠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 ISA)检测感染小鼠血清 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感染小鼠脑微血管的 ICAM- 1表达 ,结果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半定量分析。 [结果 ]发生 CM小鼠的血清 TNF- α明显高于其它小鼠 ,只有发生 CM的小鼠脑微血管有 ICAM- 1表达 ,体内注射 r TNF-α能促进 CM的发生 ,并显著增加脑微血管的 ICAM- 1的表达。 [结论 ]大量的 TNF- α在 CM的发病中可能有直接致病作用 ,但主要可能通过调节脑微血管的 ICAM-
- 车里穆牛宇欣李慧珠陈小宁
- 关键词:脑型疟疾TNF-ΑICAM-1伯氏疟原虫
- 诱导性一氧化氮及其免疫效应
- 1997年
- 诱导性一氧化氮及其免疫效应首都医科大学生物遗传学教研室牛宇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赵相印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因子进一步放大和协调免疫...
- 牛宇欣赵相印
- 关键词:一氧化氮诱导性免疫效应生物合成
- 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在疟疾感染中的免疫保护及脑型疟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张海燕牛宇欣李慧珠车里穆
- 该项目是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以及一氧化氮在疟疾免疫和脑型疟疾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当今国外的研究热点。TNF,IFN-γ是机体免疫调节的一种复杂而重要的细胞因子,与其它细胞因子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详尽了解TNF和IFN-γ在疟疾...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型疟疾发病机制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免疫保护
- 遗传标记的基因组学动态分析
- 牛宇欣
- 关键词:DNA多态性基因组遗传多态性染色体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7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家族蛋白胞外区的基因组结构比较被引量:3
- 2002年
- L-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7在正常中枢神经功能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GluR7基因相关疾病的生物和遗传基础,通过从BAC文库中筛选种子克隆和对酶切指纹图谱数据库查询等方法,构建了覆盖mGluR7全长基因的基因组物理图谱,并采用鸟枪法策略对图中BAC克隆进行测序与拼接组装,最终得到准确度为万分之一的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mGluR7基因是长达880 kb的超大基因;其基因组 GC含量为 38%,重复序列含量为 37.5%;由 11个外显子和 10个内含子组成,其中5个内含子长度超过100 kb,内含子1长达285 kb;存在2个替换剪接转录本mGluR7a和mGluR7b.通过比较mGluR基因家族3组8个亚型受体蛋白胞外区的基因组结构,发现它们对应的基因组结构分为3组,组内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较为保守,而组间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保守性较差.这种基因组水平的组内保守和组间差异是和蛋白质水平上的保守和差异一致的,提示这些受体的基本功能在进化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分化.在含mGluR7的组内,尽管组内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趋于保守,但大部分内含子长度变化幅度很大,揭示基因组结构变化的程度高于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预期是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上体现其生物属性的.
- 吴清发董伟包维东牛宇欣张以琳张海清杨焕明齐晓华陈冲刘斌胡松年汪建
- 关键词:基因组家族蛋白胞外区
- 中国汉族人HIV辅助受体CCR5编码区新SNP位点研究
- 2002年
- 目的普查中国汉族人群HIV-1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CCR5编码区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设计测序引物依次测序,样本数为45例,用DNAstar分析测序结果,寻找SNP位点。结果在编码区共发现6个SNP位点,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A184G、G503T、G668A、G999T;一个单碱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和提前终止。A184G、G503T、G999T三个中国汉族人所特有的SNP位点为首次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9.5%和9.5%;其中G503T分布明显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668A和894C缺失曾在中国和日本人群中发现过,但我们的结果与所报道的基因频率不完全一致。结论中国汉族人CCR5编码区SNP位点有自己的特点,与高加索人和非洲人明显不同,与日本人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共找到5个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或SNP位点,其中3个为首次发现。这些SNP对于HIV-1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明旭王福生李京湘韩华洪卫国王波孙敏刘斌金磊牛宇欣
- 关键词:HIV-1基因多态性汉族人
- 微波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 1997年
- 本文对74只豚鼠,通过颈静脉注入大剂量的速尿,建立了豚鼠急性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利用动态观测手段中的激光多普勒测试技术及静态观察方法的螺旋韧带血管纹红细胞计数技术,探讨了微波对成年豚鼠耳蜗微循环的保护作用。为保护和改善动物的听力水平提供更多的资料。
- 史晓瑞牛宇欣王文盈
- 关键词:微波疗法耳蜗微循环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