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南
- 作品数:44 被引量:3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翼软骨环状结构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7
- 1999年
- 目的:探索鼻翼软骨环状结构特点与外鼻形态的解剖关系,寻找唇裂鼻畸形可能的病理机制及手术修复方法。方法:20具成人尸体标本,1具单侧唇裂胎儿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结果:外鼻下端存在两个环状解剖结构。①由鼻翼软骨内、外脚及穹窿部,鼻中隔,小翼软骨和连结小翼软骨与前鼻棘的纤维组织组成的鼻翼软骨纤维环;②由鼻翼软骨的内、外脚及穹窿部与鼻肌的两束肌纤维连结而成的鼻翼软骨肌肉环。唇裂侧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发育不良。结论: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对外鼻形态的维持起重要作用;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发育不良是唇裂鼻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鼻翼软骨环状结构的修复与重建对唇裂鼻畸形的手术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 郑永生张发惠张发惠刘经南
-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解剖学
- 带血管蒂舟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 1997年
-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提供新术式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舟骨背侧面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观测.结果:舟骨背侧面动脉主要来自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以及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分别发3~5支、1~3支和1~2支外径在0.2~1.0mm之间的骨膜支,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可切取舟骨背侧2.0cm×1.0cm×0.5cm大小的骨瓣,用于距骨颈骨折修复.术式经临床应用证实,手术简便,效果可靠.
- 张发惠郑和平刘经南陈振光
- 关键词:距骨骨折骨折移位术
-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1998年
-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钟桂午张发惠刘经南陈日景胫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居首位,其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修复比较困难[1,3],我们通过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发现胫前动脉下段发出较为粗大而恒定的骨膜支分布在...
- 钟桂午张发惠刘经南陈日景
- 关键词:胫骨骨折胫前动脉移位术
- 膝下内侧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 1995年
-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下内侧动脉走行、分支以及与隐动脉和胫后动脉皮支的吻合情况。膝下内侧动脉分关节支和筋膜皮支。筋膜皮支分出皮支前长4.6±1.8cm,外径1.0±0.3mm,皮支外径0.7±0.2mm。该血管与隐动脉、胫后动脉皮支相吻合,共同分支分布小腿内侧上部。设计以膝下内侧血管为蒂的皮瓣,可用于修复膝周、小腿中下段的软组织缺损。
- 张发惠许卫红刘经南郑和平
- 关键词:血管皮瓣小腿
- 耳联合切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 1995年
- 在38侧双人尸体标本上观察,颞浅动脉在耳屏切迹以上位于颧垂线前,耳后动脉恒定经耳廓后沟上升。动脉沿途发2~4支耳支,分别滋养耳廓处侧面和背面,并相互吻合。神经血管伴行。经临床应用12例和尸体摹拟手术实验表明,联合切口术野充分,适宜各种中耳乳突手术.血管神经及其耳支均能保留于下1/4蒂内,从而保证了术后的耳廓血供。对切口设计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 施洪陈辉张发惠郑和平刘经南
- 关键词:耳廓颞浅动脉耳后动脉联合切口中耳乳突
- 股骨前面血供分布特点与骨膜(骨)瓣设计被引量:12
- 1998年
- 目的: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设计骨膜(骨)瓣修复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股骨前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进行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股骨前面骨膜血供,来自股外侧肌支、股中间肌支、膝降动脉、膝上外动脉、股动脉和股深动脉肌间隔支呈节段性分布的肌骨膜支和骨膜支。肌骨膜支外径1.4~1.7mm,长度1.7~5.6cm;骨膜支外径0.4~0.6mm,长度1.2~1.5cm。骨膜血管多呈向下或水平走行,达骨膜后分出升支、降支及吻合支,相互吻合成网。结论:可以节段骨膜支为蒂设计股骨前面骨膜瓣,修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
- 郑和平张发惠张发惠钟桂午
- 关键词:股骨骨膜骨不连骨瓣血供
-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被引量:32
- 1996年
-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 张发惠郑和平刘经南钟桂午
- 关键词:成年人前臂血管分布皮瓣
-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 张发惠刘经南王珊吴水培
- 关键词:腓骨头第1跖骨骨骼移植解剖学
- 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与临床
- 1998年
- 为带蒂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胸小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分布特点。设计并应用胸小肌喙突骨瓣向上移位至锁骨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术式。临床应用8例,经1.5~2.5年的随访后,肩锁关节脱位未有复发,肩关节功能正常,证实该术式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 钟桂午胡万华刘经南张发惠戴平均
- 关键词:胸小肌肩锁关节脱位解剖学骨瓣移位
- 全文增补中
- 肱二头肌短头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与临床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为应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形态、血管及喙突的局部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摹拟手术设计并应用于临床11例。结果:肱二头肌短头肌腱长8.7±1.5cm,上部宽0.9±0.4cm,中部宽1.2±0.4cm,下部宽1.4±0.4cm,喙突尖至肩峰的距离4.7±0.5cm,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4.3±0.4cm。应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及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 钟桂午刘经南张发惠蔡肖岚胡万华王国文
- 关键词:肩锁关节关节脱位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