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疆地区结核病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测新疆地区结核病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标化涂阳结核病报告率,绘制涂阳结核病发病等级地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统计量,探测新疆涂阳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性与时空聚集区域;采用地理加权回归解释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数的空间分布非平稳性。结果新疆南疆地区涂阳结核病发病等级高于北疆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I=0.276,P<0.001)与39个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同时,南北疆地区涂阳结核病发生均受社会经济学因素影响,全疆范围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南疆地区受社会经济学因素作用较大(局部R^2为0.71~0.90),局部R^2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结论新疆结核病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应重点结核病高负担聚集性区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注意区域化防控策略的制定。
- 王微靳圆圆王泽闫慈阿拉依.阿汗曹明芹
- 关键词:结核病地理加权回归
- 2007-2015年乌鲁木齐市肺结核及其HIV双重感染疫情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肺结核(TB)及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TB/HIV)疫情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乌鲁木齐市TB及TB/HIV疫情的防控质量,为乌鲁木齐市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5年乌鲁木齐市TB登记数据,描述并分析TB及TB/HIV双重感染在人群和时间的分布特征。结果累计登记TB患者12 043例,涂阳5 535例(46.0%),涂阴6 166例(51.2%);TB患者中,男性高发于女性(1.77∶1);20岁~组、家政、家务及待业高于其他组别(P<0.05);TB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与11月发生。TB/HIV双感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4.03∶1);20岁~组、家政、家务及待业高于其他组别(P<0.05)。TB患者总HIV检测接受率为59.4%,检测接受率逐年增高,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HIV阳性检出率为8.3%,检出率逐年下降,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的TB及TB/HIV双重感染的人群分布特征基本一致,TB患者中的HIV检测接受率上升,阳性检出率下降,TB与TB/HIV的疫情防控有显著成效。
- 张为胜张伟文王微曹明芹
- 关键词:结核病TB/HIV
- 新疆涂阳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及地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疆涂阳结核病流行特征及地区聚集性,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资料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涂阳结核病患者的人群特征与发病的季节性;采用系统聚类对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进行归类;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98个区县报告率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域。结果 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共计104 961例,2005年涂阳结核病报告率最高达95.1/10万,200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平均年龄(47.52±19.04)岁,以60~69岁患者居多,其次为20~29岁;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流行期为3~6月份;系统聚类将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从高到低划分为3类,且由北向南呈上升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涂阳结核病在区县水平呈聚集分布,且发病热点区覆盖19个区(县),多集中在西南部,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周围。结论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率南疆高于北疆,存在明显空间聚集,应对发病高风险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及管理,制定区域化的结核防控策略。
- 靳圆圆姚雪梅王微曹明芹
- 关键词:报告率聚集性
- 扫描统计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在新疆结核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新疆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性,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同时,将基于空间点与面的方法相结合,全面解释结核病的聚集效应。方法利用新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2005-2010年结核病监测数据,基于离散型泊松分布模型,利用Sa TScan9.4.2进行时空扫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探讨结核病的时空聚集区;采用Arc GIS10.2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模式。结果 2005-2010年新疆结核病年均报告率为210.75/10万,是全国年均报告率的3倍。结核病报告率在区县水平分布不均,时空扫描分析发现4类聚集区,分别在2008-2010年间有15个区县聚集,集中分布在西南部,聚集强度最高;2005-2007年间有11个区县聚集;2006-2008年间,共探测到2类聚集区,分别包含2个区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结核发病热点区主要在西南部及南部,与时空扫描最高聚集性区相一致;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经济带区。结论新疆结核病报告率在区县水平存在聚集性,应对发病高风险高聚集区加强监测及管理,制定区域化的结核防控策略。
- 靳圆圆王微闫慈曹明芹
- 关键词:结核病报告率聚集性
- 新疆布鲁氏菌病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以2009-2010年新疆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为例,探索和分析新疆布鲁氏菌病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时间与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四分位数分级方法,绘制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空间分布地图,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多发于5-9月),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96∶1),职业发病以农、牧民为主(74%),发病人群集中在40~60岁。2010年较2009年,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范围有明显扩散趋势。2009-2010年新疆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16 4(P=0.017),表明新疆布病发病率水平存在空间聚集性。发病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塔城地区与阿勒泰地区,发病冷点区域集中在喀什地区。结论新疆各县(区)布病的发病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加强对高危地区的防控。
- 王微殷菲靳圆圆曹明芹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空间聚集性
- Besag-Newell法在探测新疆涂阳结核病空间聚集性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以2007-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数据为例,探索性分析新疆结核病涂阳病例的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应用Moran’sⅠ法与Besag-Newell法对新疆2007-2010年涂阳结核病数据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绘制专题地图。结果 Moran’sⅠ法和Besag-Newell法均提示新疆结核病涂阳病例存在地区聚集性。Besag-Newell法对于参数m值的设定的依赖性较高,不同的m值,探测新疆涂阳结核地区聚集性存在差异。Besag-Newell法不仅可以探测整个地理区域的聚集性,而且可对局部存在空间聚集区域以及聚集强度进行探测。结论 Moran’sⅠ法与Besag-Newell法探测新疆结核病涂阳病例的空间聚集性分析有助于了解新疆结核病的流行蔓延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 王微靳圆圆闫慈曹明芹
- 关键词: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