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彪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潍坊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二甲双胍不敏感或不耐受其副作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对照组仅给予格列美脲,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BMI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失效或不耐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重,安全性高。
- 李肖肖丁慧郭世彪
- 关键词:沙格列汀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
- 希恩综合征伴发甲状腺炎1例报告
- 1999年
- 1引言希恩(Sheehan)综合征伴发甲状腺炎较为罕见。我们于1996年9月所见1例,现报告如下。2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已婚。主因产后无乳、闭经、乏力6个月,心悸、多汗5个月入院。1996年5月分娩后阴道大量出血,量约2000mL,致神志不清,经...
- 郭世彪王虹虹荣文刘艳芳
- 关键词:希恩综合征甲状腺炎
- 惠尔血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38例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刘晓妹郭世彪李玉梅荣文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症白细胞减少药物治疗
- 血清25羟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各阶段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研究二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与糖调节受损组(IGR组)。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OH)D3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纤维蛋白原,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C组、IGR组、SDM组、SDPN组、DPN组血清25(OH)D3分别为:(70.23±21.45)nmol/L、(67.85±17.64)nmol/L、(58.86±15.79)nmol/L、(40.72±10.15)nmol/L、(38.55±8.95)nmol/L,SDM组、SDPN组、DPN组低于NC组、IGR组(P﹤0.05),NC组与IGR组、DPN组与SDP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所测神经传导速度正相关(均P﹤0.05);与BMI、病程、Cr、FIB呈负相关(P﹤0.05或P﹤0.01),控制BMI、病程、Cr、FIB后,血清25(OH)D3仍然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结论血清25(OH)D3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作用。
- 陈福莲江晓龙赵佳郭世彪王慎田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产后甲状腺炎被引量:3
- 1998年
- 产后甲状腺炎(Post Partum Thyroiditis,PPT)是妇女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日本Amino等报道6例产后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以来,国内外陆续有报道.其特征为产后一过性、无痛性甲状腺肿大伴有可自发缓解的甲亢和/或甲低.河摄取率低,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许多学者最初认为这种情况是Graves病(GD)或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HT)在产后的加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产后出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主要是由于无痛性甲状腺炎所致,由于和产后关系密切,故称产后甲状腺炎.
- 郭世彪张桂风荣文
- 关键词: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病因
- 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1998年
- 前列腺素(Prostaylandin,PG)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科学家Goldblatt和VonEnler等人各自从人精液和羊精囊的肪类提取物中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Enler认为该物质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极微,几乎所有含微粒体的细胞在受到各种刺激时均可合成微量的PG。
- 郭世彪李华荣文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药理
- 血清25羟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 陈福莲王萌赵艳艳郭世彪王慎田
-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干预被引量:2
- 2008年
- 崔瑛于秀丽陈翠萍郭世彪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行为干预
- 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NGF、P75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20只。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注射STZ72小时后测尾静脉血葡萄浓度。BG≥16.7mmol/L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8周后进行实验,实验前1天测定代谢笼24小时尿量。实验切取完整膀胱和称量膀胱湿重。苏木素-伊红后,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逼尿肌细胞中NGF及P75的表达情况。结果体重较正常对照组增长缓慢,为(248.05±15.52g)vs(322.80±15.92g);24小时尿量模型组大于正常对照组,为(88.31±7.22ml)vs(20.93±2.90ml);膀胱湿重测定重于正常对照组,为(171.15±6.08mg)vs(135.53±5.33mg)。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逼尿肌结构表现,正常对照组:移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固有膜完整,逼尿肌细胞大小形态均一,肌纤维排列有序,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糖尿病模型组:移形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固有膜充血水肿,粘膜下层有明显的嗜酸细胞浸润,逼尿肌肌细胞肥大,形态多样,肌束排列紊乱松散,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松散,细胞水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壁NGF主要分布在逼尿肌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86.67%,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膀胱壁NGF也主要分布在逼尿肌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3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同样,p75在膀胱壁黏膜下、固有膜和逼尿肌细胞内均有分布,和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GF及其受体p75在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细胞内表达均明显减少,NGF、P75在D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郭世彪高淑霞张丽荣文王慎田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30例,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四周后观察治疗前后24h白蛋白排泄率(AER)尿B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ER及β2-MG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AER亦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具有改善肾功能,延缓其进展作用。
- 郭世彪高淑霞马兰海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尿白蛋白排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