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超声
  • 3篇胰腺炎诊断
  • 3篇急性
  • 3篇肺栓塞
  • 3篇彩色超声
  • 2篇动脉
  • 2篇端脑
  • 2篇栓塞患者
  • 2篇末端脑钠肽前...
  • 2篇脑钠肽
  • 2篇脑钠肽前体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急性肺栓塞患...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氨基末端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许东明
  • 3篇李科
  • 2篇肖红丽
  • 2篇刘昶
  • 2篇王国兴
  • 2篇谭志敏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2012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腹腔穿刺引流时机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穿刺引流时机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穿刺引流的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确诊48 h内穿刺引流;n=36)和延迟组(确诊48 h后穿刺引流;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腹腔积液量、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预后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治疗有效率为88.9%(32/36),明显高于延迟组的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腹腔积液量少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早期组进阶率、病死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在确诊48 h内进行腹腔穿刺引流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
许东明刘昶周杰肖红丽王国兴闫硕
关键词:腹腔穿刺引流腹腔积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被引量:41
2015年
目的 比较急性胰腺炎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急性胰腺炎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敏感性.结果 彩色超声查出急性胰腺炎66例,阳性率约为62.0%,增强CT查出急性胰腺炎诊断者99例,阳性率约为93.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彩色超声显示并发胆囊增大、胆囊炎、胆囊和(或)胆管结石等22例;增强CT显示43例并发胆囊增大、胆囊炎、胆囊和(或)胆管结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腹部增强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敏感性要高于腹部超声检查,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必要手段.
许东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彩色超声敏感性
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
许东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彩色超声
文献传递
cTnI及NT-pro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诊科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cTnI、NT-proBNP检测,并通过心脏超声测得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肺动脉高压组(>30mmHg)42例和肺动脉压正常组(≤30mmHg)34例。观察cTnI、NT-ProBN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组的cTnI水平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0.054±0.031ng/ml)和(663.24±185.26pg/ml),肺动脉压正常组的cTnI水平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0.038±0.019ng/ml)和(495.68±171.9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合并肺动脉压力增高时cTnI和NT-proBNP的水平明显增高,所以cTnI和NT-proBNP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可靠指标。
谭志敏许东明李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肌钙蛋白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DKA伴血淀粉酶升高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淀粉酶(AMY)等生化指标以及胰腺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DKA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其中高AMY组41例,正常AMY组69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完善血WBC计数、血AMY、尿常规、随机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CO_2、动脉血气p H值及胰腺影像学等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AMY组血AMY、血清二氧化碳以及血脂水平、乃至血WBC计数均明显的区别于正常AMY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AMY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于正常AM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DKA患者应常规检查血淀粉酶;血淀粉酶明显升高的DKA患者,则需要完善胰腺的影像学检查,以避免急性胰腺炎的漏诊。治疗上,需要应用生长抑制素,抑制胰酶的分泌,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许东明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淀粉酶胃肠道症状
中心静脉压对脓毒性休克液体过负荷患者反向液体复苏心排出量增加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对脓毒性休克液体过负荷患者反向液体复苏心排出量增加的影响,为优化临床液体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3年在我院就诊的脓毒性休克患者21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心排出量值是否增加,判断其反向液体复苏是否成功,以此为基准分组。并对可能影响心排出量增加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评估了这些指标与反向液体复苏后心排出量增加的相关性,并进行主效应分析,利用Logistic方程、有序回归分析、多因子降维法,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反向液体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最后对纳入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构建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中心静脉压下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复苏成功患者为134例(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患者为81例(复苏失败组)。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下腔静脉宽度以及右心与左心的比例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效应分析揭示了中心静脉压和左心/右心比例与治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Logistic方程分析,中心静脉压与反向液体复苏成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子降维法的交互作用模型分析表明,中心静脉压和右心与左心比例是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反向液体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未发现这些因素与反向液体复苏成功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压水平较高的患者具有更良好的预后表现(P<0.05)。结论 中心静脉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反向液体复苏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张晓曦李科许东明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脓毒性休克心排出量
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急性胰腺炎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敏感性。结果增强CT在急性胰腺炎的...
许东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彩色超声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诱发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2023年
本文介绍1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诱发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疗过程。该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胸腺瘤术后8年,长期服用环孢素,2022年4月加用美卓乐,药物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入院后结合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和二代基因测序(nex tgenera-tionsequencing, NGS)结果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李斯特菌感染),经我院神经内科会诊,结合患者高颅压、癫痫发作,给予加用甘露醇及德巴金对症治疗,病情控制后转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0天后病情好转并出院。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李斯特菌脑膜炎虽较少见,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继发感染的可能,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血培养、腰穿及高通量测序结果对于明确诊断、治疗乃至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许东明
关键词:免疫抑制血培养高通量测序
急性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循环ACE2和Mas表达及其对内皮损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凋亡数量及ACE2、Mas蛋白表达变化。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APE患者82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中高危组42例、低危组40例,另选取40例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取APE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分析APE患者及健康受试者CECs数量、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ECs内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 3/9水平变化及蛋白ACE2、Mas表达变化。结果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水平(P<0.05)。出院时中高危组及低危组患者CECs数量及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CECs中Bax/Bcl2蛋白比值、切割caspase 3/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这些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同时出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患者CECs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进一步发现入院时中高危组、低危组CECs中ACE2、M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中高危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结论APE患者外周血CECs数量及凋亡率显著增加,治疗后CECs数量及凋亡率减少,提示CECs可能与APE发病及预后相关,同时ACE2-Mas轴可能参与调控CECs凋亡。
许东明刘昶周杰肖红丽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AS
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与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肌钙蛋白Ⅰ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差异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肌钙蛋白Ⅰ(cTnⅠ)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02例肺栓塞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将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0 mm Hg)54例,肺动脉压正常组(≤30 mm Hg)组48例。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cTnⅠ、NT-proBNP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cTnⅠ、NT-ProBNP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的cTnⅠ水平(0.0415±0.049 ng/ml)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0.0255±0.021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的NT-proBNP水平(2 696.3±1 933.38 pg/ml)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465.7±226.48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cTnⅠ和NT-proBNP的水平与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关,cTnⅠ和NT-proBNP可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病情评估的可靠指标。
谭志敏李科许东明王国兴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NT-PROBN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