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患儿
  • 4篇儿童
  • 3篇术后
  • 2篇学龄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期护理
  • 2篇术期护理
  • 2篇疼痛
  • 2篇髌骨
  • 2篇髌骨骨折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围手术期护理
  • 2篇小儿
  • 2篇护理
  • 2篇患儿术后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2篇创伤性骨折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王新华
  • 7篇朱丽
  • 6篇梁培荣
  • 3篇徐彩英
  • 3篇林娟娟
  • 2篇张芳
  • 2篇王琳
  • 1篇周云凤
  • 1篇吴红梅

传媒

  • 2篇全科护理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机性访谈在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康复锻炼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将106例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病区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指导方案。采用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院时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康复锻炼中应用动机性访谈能够有效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梁培荣徐彩英周云凤王新华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学龄期康复
儿童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徐彩英王新华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柱畸形。脊柱矫形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组织损伤大,常常导致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术后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本文概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概念、发生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旨在为该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管理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朱丽张芳梁培荣王新华林娟娟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后慢性疼痛
小儿手背注射固定手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手背注射固定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供患儿拇指伸出的第一通孔和供患儿其余四指伸出的第二通孔,所述手套本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紧缚患儿手腕的收紧部,所述手套本体的下表面上对应患儿手掌...
王新华朱丽
文献传递
小儿牵引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牵引床,包括床板、床腿和牵引架,牵引架包括设置在床板上的底板、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竖杆、连接在竖杆之间的横杆,横杆上设有多个牵引环,竖杆包括第一竖杆、滑动套设在第一竖杆外的第二竖杆,第一竖杆与...
徐彩英朱丽朱敏马家凤陈军君林娟娟吴红梅王新华王琳
文献传递
婴幼儿股骨干骨折住院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婴幼儿股骨干骨折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收治的195例股骨干骨折婴幼儿信息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患儿平均年龄为(22.3±8.5)月;男女性别比为1.83∶1;受伤季节以春夏季为主;每天的12时~18时为事故高发时段;受伤原因以摔伤为主,占57.4%;受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占69.2%;治疗方式主要采取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后髋人字石膏固定,占68.2%;平均住院时间为(16.9±6.38)d。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了苏州地区婴幼儿股骨干骨折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本研究从年龄、性别、季节、骨折好发地点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及重点性的预防干预,着重加强监护人安全教育,并借助社区力量,为婴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陈军君梁培荣张素梅王新华朱丽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婴幼儿流行病学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30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作为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将2022年7-12月创伤性四肢骨折手术患儿110例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肿胀程度、术前疼痛程度、儿童术前焦虑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纳入其作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所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54~0.957),最大约登指数为0.617时,最佳临界值为0.779,敏感度为69.5%,特异度为92.2%,Hosmer-Lemeshow检验P=0.971。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8~0.875),最大约登指数为0.571时,最佳临界值为0.640,敏感度为61.0%,特异度为96.1%。校准曲线图显示列线图在验证组中发生的风险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较好地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可为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性疼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朱丽张芳梁培荣林娟娟王新华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列线图
上肢骨折患儿术后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患儿术后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87例上肢骨折患儿,使用儿童应激障碍检查表(CSDC)、恐动症量表(TSK)评估其心理应激和恐动症状特征。比较不同临床资料患儿的CSDC和TSK评分结果,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SDC与TSK评分的相关性,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儿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287例患儿的CSDC评分为(11.34±2.08)分,其中,急性反应评分为(6.11±1.25)分,近期反应评分为(5.23±0.94)分;TSK评分为(41.88±5.32)分,其中188例(65.51%)存在恐动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的CSDC评分与TSK评分呈正相关(r=0.491,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骨折原因、独生子女情况及家庭状况的患儿间CSDC评分经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的患儿间TSK评分经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疼痛程度、手术方式、骨折原因及家庭状况均是影响患儿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手术方式均是影响患儿恐动症状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上肢骨折患儿在术后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及强烈的恐动症状,且两者互相影响,并受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及骨折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临床针对相关因素重点开展护理工作。
王新华朱敏朱丽梁培荣
关键词:上肢骨折儿童心理应激影响因素
儿童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使患儿伤肢功能恢复正常。方法:对我科12例接受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适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王新华
基于ERAS理念的童趣化护理在学龄前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童趣化护理在学龄前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26例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163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ERA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ERAS理念的童趣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配合度、疼痛程度、功能锻炼依从性、末梢血运障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ERAS组患儿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AS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AS组肢体末梢循环障碍率低于对照组意义(P<0.05);ERAS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围术期运用基于ERAS理念的童趣化护理可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减轻疼痛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陈军君王琳朱丽王新华梁培荣
关键词: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围术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