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伟
- 作品数:42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疼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0例针刺天牖、天鼎、风池等穴,对照组30例口服药物芬必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提示:本方法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 苏志伟张振伟
- 刺血通经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刺血通经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刺血通经法治疗330例)和对照组(常规传统取穴治疗330例)3个疗程后进行比较,测定针刺前后体液免疫含量(IgG、IgA、IgM、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有效率为81.8%。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可以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并对伴随症状有显著疗效。
- 苏志伟方明星刘焕荣
- 关键词:疲劳综合征
- 基于“消癥通络法”论治脑动脉硬化
- 2025年
- 脑动脉硬化为中老年常见病,也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该文以“痰饮、瘀血”病机理论为基础,提出“癥积阻络”发病理念,认为该病病机关键为癥积阻络,以消癥通络为治疗大法,组成芪黄疽愈方,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 武萌萌叶佳蓓袁子薇苏志伟杨丽静张欣刘照葛建立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眩晕头痛
- 针刺结合吸氧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 2006年
- 袁军王艳君李梅丁敏苏志伟
- 关键词:针刺疗法吸氧疗法
- 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在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采用七星针叩刺结合口服颅痛定)和对照组(67例口服颅痛定结合七星针假叩刺),然后观察两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对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疗效肯定。
- 刘焕荣付如华刘晓明石奕丽苏志伟张振伟王翠芳范振增
- 关键词:脑外伤后头痛针灸疗法梅花针疗法
- 消癥通络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 观察消癥通络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芪黄疽愈方口服治疗,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血脂水平、经颅多普勒指标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在症状改善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降低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提高了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Vm),降低了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P<0.01,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消癥通络法可明显减轻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显著改善脑循环,联合西药使用可进一步增加疗效,值得推广。
- 武萌萌苏志伟袁子薇程丽娜蒲俪丹张哲张欣刘照葛建立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
- “驭气调神”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驭气调神"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驭气调神"法;对照组口服盐酸舍曲林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驭气调神"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赵亚伟苏志伟傅如华马薇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盐酸舍曲林
- 针刺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袁军李梅张敬文王耀民石弈丽丁敏苏志伟
- 该项目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偏头痛。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淤血阻络、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等型,辨证论治,选穴合理,手法补泻得当,符合中医基本理论,突出中医特色。通过100例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5%...
- 关键词:
- 关键词:针刺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偏头痛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9年
-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感觉、肌力、小脑功能一般不受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PD在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1],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700/10万,与许多西方国家相似,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P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D病程长,症状重,治愈率低,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身体、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
- 鲍倩赵亚伟霍晓晓刘新志苏志伟
- 关键词:中医药帕金森病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帕金森病针灸选穴规律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帕金森病的针灸规律,为现代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古籍中治疗颤病的针灸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3.O),将数据录入到模板中,采用互信息法和K-means算法聚类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治疗颤病的针灸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录入处方103条,涉及穴位共计116个,应用总频次为645次,腧穴应用频次前五位的分别是合谷、太冲、阳陵泉、三阴交、太溪。按穴数进行排序,选用经穴数量最多的经脉为督脉,按经穴应用频次进行排序,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选取位于下肢部经穴,特定穴中应用频次前五位的分别是合谷、太冲、阳陵泉、太溪和足三里,根据穴位组合规律分析,得到常用穴位组合12组。最高频次的组合为:“合谷、太冲”,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腧穴配伍为“合谷、太溪、太冲”,“太冲、曲池、合谷”等。基于k-means算法的聚类分析得出得到4类核心穴位组合。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可以得出古籍中治疗帕金森病的处方核心用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拓展了临床思路。
- 赵亚伟张娇牛双月张睿苏志伟刘欣
-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