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琛

作品数:42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病毒
  • 8篇流感
  • 8篇出血热
  • 6篇肾综合征
  • 6篇肾综合征出血...
  • 6篇综合征
  • 6篇综合征出血热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禽流感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 4篇应急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染病
  • 4篇位点
  • 4篇发病率
  • 4篇META分析

机构

  • 35篇江西省疾病预...
  • 15篇南昌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宜春市疾病预...
  • 3篇安徽医学高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赣州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2篇张天琛
  • 23篇刘晓青
  • 13篇潘欢弘
  • 13篇谢昀
  • 11篇袁辉
  • 9篇胡国良
  • 9篇赵玉芹
  • 7篇谢春燕
  • 6篇潘发明
  • 5篇徐胜前
  • 4篇曾臻
  • 4篇高静
  • 4篇傅伟杰
  • 4篇章承锋
  • 4篇沈蓓蓓
  • 4篇葛锐
  • 4篇段振华
  • 3篇王笙
  • 3篇梅杨
  • 3篇李桂兴

传媒

  • 12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首届中国卫生...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SA法检测血清IgM抗体诊断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CV-A16感染效能的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 定量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V-A16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的诊断效能。方法 制定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检索策略,系统地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以HFMD患儿急性期呼吸道/或肠道标本CV-A16核酸检测为“参考标准”,采用Meta分析及Meta回归的方法,定量地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CV-A16 IgM抗体诊断HFMD患儿CV-A16感染的效能。结果 基于随机效应评估9篇原始研究,ELISA法诊断HFMD患儿CV-A16感染效能的合并灵敏度为65%(95%CI:47%~81%),合并特异度为92%(95%CI:88%~95%),合并阳性预测值为61%(95%CI:33%~85%),合并阴性预测值为93%(95%CI:90%~96%),合并曲线下面积为0.92±0.04;Meta回归发现研究样本量大小、CV-A16病例占比是导致不同研究结果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目前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CV-A16 IgM的诊断效能相对较差,临床应用需谨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ELISA法试剂盒的研发。
张天琛章承锋潘欢弘赵玉芹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META分析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应急处置与防控策略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寨卡病毒病,也称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1]。寨卡病毒还可能通过母婴、性行为和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2]。2015年,巴西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此后寨卡病毒疫情在美洲国家迅速传播、扩散[3-5]。目前,全球已有4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寨卡病毒疫情,其中39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本地流行。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6]。疫情的快速蔓延及与小头畸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2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报告的1例发热出诊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7]。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描述分析该起疫情应急处置的整个过程,探讨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刘晓青朱蒙曼廖勇张天琛黄鹤胡国良
关键词:卫生措施输入性
江西省2015-2022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江西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的密度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22年每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全省13个登革热媒介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伊蚊幼蚊密度。利用R 4.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容器指数(CI)比较采用t检验,CI、房屋指数(HI)的变化趋势与BI关联性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年均CI变化情况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用Joinpoint5.0.2软件对年均BI值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5-2022年白纹伊蚊幼蚊BI为5.88~15.36,CI为6.84%~17.10%,HI为4.73%~10.69%。除2016年略有上升外,江西省年均BI整体呈下降趋势。临时性容器的CI呈下降趋势(Z=-18.514,P<0.001),但整体水平高于永久性容器(t=-2.739,P=0.029)。伊蚊幼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BI峰值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6月,之后呈下降趋势。CI和HI变化趋势与BI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P<0.001)和0.916(P<0.001)。赣北、赣南地区的年均BI值整体高于赣中地区,且5-8月的月平均BI值均>10,9-10月的月均BI值在5~10。2019年BI值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月度分析显示6月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结论江西省白纹伊蚊密度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登革热本地传播流行风险,应加强伊蚊综合治理,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风险。
夏光辉汪如良刘晓青潘欢弘张天琛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
汉坦病毒及其与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国内外对不同型别HV与自然宿主、生态环境和进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HV的流行及疫区演变与病毒和宿主长期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由于HV基因分型较多,在全球分布广泛,HV不同血清型甚至同一血清型不同病毒株间存在核酸序列的差异,不同分型的HV基因片段往往会发生重组,这在HV及其与宿主动物基因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病毒的致病性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及流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HV研究进展对其流行现况、生物学特性及与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加以综述。
杨其松张天琛刘晓青谢昀朱蒙曼胡国良
关键词: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
不同分子检测策略诊断手足口病住院患儿肠道病毒的一致性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技术(fluorescence-based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及qRT-PCR联合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测序两种检测策略在检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住院患儿肠道病毒的一致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南省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HFMD住院患儿前瞻性队列,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并采集生物标本,分别开展单纯qRT-PCR及qRT-PCR联合nested PCR测序的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两种检测策略总体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0)。标本类型、肠道病毒A组71血清型(enterovirus-A71,EV-A71)疫苗接种史、发病到采样时间、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年龄与肠道病毒的检出收益相关。qRT-PCR联合nested PCR测序的样本采样时间≥4 d、不同检测策略的样本采样时间差>2 d会降低两种检测策略EV-A71矫正机遇后的一致性,而重症与EV-A71矫正机遇后的高一致性有关。标本类型(P=0.033)及疾病严重程度(P=0.020)是两种检测策略柯萨奇病毒A组16(coxsackievirus-A16,CV-A16)矫正机遇后一致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qRT-PCR及qRT-PCR联合nested PCR测序的两种检测策略的一致性较好,患儿个体情况及标本采集时间会影响分子检测的检出收益及一致性。
张天琛张天琛杨俊梅李昱周永红康迪邱琪李鹏李鹏梁露崔鹏崔亚杰郭淳宋春兰曾梦遥王芳王芳成怡冰余宏杰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PCR检出率一致性
2009-2013年江西省宜春市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对2009-2013年江西省宜春市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分析2009-2013年宜春市HFRS的报告病例资料。结果 2008-2013年宜春市接种地区和非接种地区HFRS“16-6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之后“16-60岁”年龄组的HFRS报告发病率较为平稳,而非接种地区中呈明显上升态势。结论宜春市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很好地遏制住了HFRS疫情在“16-60岁”年龄组上升,但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攀升,已逐渐成为了HFRS发病高危人群。
刘晓青张天琛谢昀魏雄杰陈钊谢春燕袁辉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流行病学
2010-2017年宜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时空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2010-2017年宜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疫情数据,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采用SPSS19.0和SaTScan9.5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17年宜春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2307例,男女性别比2.1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单纯空间扫描分析发现一个主要聚集区和一个次要聚集区,对数似然比值分别为1101.80和53.79(P均<0.001);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一个主要聚集区和两个次要聚集区,聚集时间均在11-2月。结论2010-2017年宜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冬春期有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提示部分聚集地区存在暴发风险,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杨其松宋宁娟张天琛谢昀刘晓青胡国良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ARIMA模型在宜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宜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为制定HFR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宜春市2005-2016年HFRS月发病率资料,通过统计软件拟合ARIMA模型。结果最终拟合为ARIMA(0,1,2)(0,1,1)_(12)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 64%,实际值均落在95%可信区间内,模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预测2017年7~12月累计发病率为1. 794/10万。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宜春市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的短期预测研究。
杨其松朱蒙曼张天琛谢昀胡国良刘晓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ARIMA模型
“3S”技术在鼠疫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遥感(RS)(“3S”)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的空间信息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成本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小等特点,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3S”技术为鼠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取得了一些新颖实用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3S”技术的特点,展示了“3S”技术在鼠疫疫源地调查、风险因素识别及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望了“3S”技术在鼠疫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黄星魁赵俊潘欢弘夏光辉张天琛
关键词:鼠疫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
人感染禽流感监测体系建立与防控策略制定
刘晓青袁辉谢昀傅伟杰王旭霞张天琛潘欢弘曾志笠杨富强朱蒙曼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 成果鉴定结论:"国内领先水平"(证书登记号Y15429)。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编织覆盖面广、敏感性强的人感染禽流感监测网络,构建预测预警平台。①提升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识别能...
关键词: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染病疾病预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