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褐菖鲉CYP1B1基因全长序列及其克隆方法
- 一种褐菖鲉CYP1B1基因全长序列及其克隆方法,涉及海洋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所述克隆方法:用褐鲳鲉的肝脏组织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扩增,采用RACE获得5’端和3’端未知序列,拼接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获得了褐菖鲉中C...
- 陈荣李珍珍陈晔王重刚左正宏
- 文献传递
- 重金属Cd、Pb对褐菖鲉肝脏组织中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鱼类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分别暴露于1.6、8、40、200、500μg·L^(-1)Cd、Pb溶液中,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定量检测褐菖鲉肝脏HSP60、HSP7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Pb仅在40μg·L-1时显著抑制HSP6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8μg·L^(-1)时即可显著抑制HSP70 m RNA表达量,并在40μg·L^(-1)时达到最小值;Cd对HSP60、HSP90、HSC70的诱导不明显,但能显著诱导HSP70,并在50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褐菖鲉肝HSP70基因对重金属Cd、Pb污染较为敏感,有潜力成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预警分子。
- 陈晔陈荣莫正平
- 关键词:PB褐菖鲉肝脏热休克蛋白HSPS环介导等温扩增
- 利用褐菖鲉多生物标志物检测海洋复合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具有效应快、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细菌、寄生虫、病毒等方面的定性检测。但目前对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以室内为主,现场应用较少。许多在室内研究中与污染物有较好相关性的生物标志物在现场应用中却不...
- 陈晔
- 关键词:海洋污染生物标志物褐菖鲉
- 水下湍流模糊图像质量感知及图像复原系统研究
- 与空气中的成像情况相比,水下成像在扩展范围上具有重大挑战。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洋水域,最佳的可见度范围也只有几十米的数量级,而在最佳条件下,空气中的能见度是英里数量级。介质的吸收和散射是可见度范围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介质是水...
- 陈晔
- 关键词:图像复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