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霏
-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CB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预后效果的干预作用探究
- 2021年
- 探究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冠心病者106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53例。常规组予以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研究组予以 DCB治疗,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 LVEF、SV 水平高于常规组,LVDd水平低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 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DCB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 增强患者心功能,减少 MACE发生,安全可靠。
- 付强曾佑发苏浩吕赫范春煜刘海涛夏霏王永谢晓萌李淑清徐嘉沈晨
-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涂层支架心功能
- 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讨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以及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6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以及ApoE基因代谢表型携带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年后72例发生ISR543例患者未发生ISR.ISR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高于非ISR组患者(P<0.05).另外,ISR组有13例患者(18.1%)为慢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5.0%)(P<0.05).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2 w后,复查血脂指标.所有患者TG、TC和LDL-C较基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慢代谢型患者TC和LDL-C下降幅度较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患者更低(P<0.05).另外,快代谢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LDL-C下降幅度与正常代谢型患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是ISR的独立保护因素,且快代谢型的危险性低于正常代谢型.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有关,且对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影响.
- 范春煜苏昊付强苏琦夏霏刘海涛
- 关键词:APOE基因支架内再狭窄
- 冠脉多支病变部分血运重建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CR)对冠脉多支病变进行部分血运重建术的冠心病(CHD)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195例多支病变的CHD患者被随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98例,主要冠脉血管病变完全处理,接受常规治疗和宣教)和部分血运重建康复干预组(CR组,97例,对主要冠脉血管病变作部分处理,其余同完全血运重建组,并接受CR运动处方),两组均干预1年。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1年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健康状况调查简表12项(SF-12)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干预1年后CR组6MWD[(418.80±24.42)m比(556.70±55.67)m]、SF-12的生理总评分[(55.27±7.86)分比(78.91±16.89)分]、心理总评分[(55.50±11.95)分比(80.75±6.34)分]、血清NO[(78.80±3.94)μmol/L比(104.80±6.80)μmol/L]、NOS[(68.90±2.42)U/ml比(87.70±5.58)U/ml]、SOD[(101.00±2.98)U/ml比(113.80±5.57)U/ml]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VEGF水平[(280.10±24.76)ng/L比(223.10±12.07)ng/L]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对于多支冠脉病变行部分血运重建术患者心脏康复是有效的,它可通过改善一氧化氮合酶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发挥作用。
- 高扬郝文君夏霏张晓娇肖美玲栾波苗志林
- 关键词:心肌血管重建术康复
- 逆向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中预塑型导丝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预塑型导丝在逆向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CTO)中通过侧支循环及闭塞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8例因血管条件不佳或闭塞段较长正向开通CTO病变失败的患者。分别穿刺双侧股动脉,植入7F鞘管,正向指引导管内采用Runthrough导丝携带130cm微导管于闭塞段处备用,逆向指引导管内采用Runthrough导丝携带150cm微导管至侧支循环内,藉由逆向微导管,分别采用普通软导丝或SION black预塑型导丝尝试通过侧支循环,直至进入靶血管远段真腔内,前送逆向微导管至闭塞段,分别交换为普通硬导丝或Gaia系列预塑型导丝直至成功逆向通过CTO闭塞段,采用微导管对接技术或内膜下寻径技术(CART),促使正向Runthrough导丝至CTO远段真腔内,后续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结果:在18例患者中,SION black及Gaia预塑型导丝表现出良好的通过侧支循环及穿刺闭塞段的能力,减少了手术及曝光时间,术后患者无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SION black及Gaia系列预塑型导丝与非预塑型导丝相比,在通过侧支循环所用时间及闭塞段通过率上均有优异的表现,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广泛应用于今后逆向开通CTO病变的PCI手术中。
- 郭鹏刘日辉栾波李占全侯爱洁王永新夏霏罗德峰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次日及1周的心脏功能指标及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average,GLS⁃AVG),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次日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周LVEDD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VEDVI、LVESVI在短时程组低于长时程组,LVEF高于长时程组(P<0.05)。GLS⁃AV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6)。6个月随访过程中仍可见到组间差异(P<0.05)。结论减少院前延搁时间,尽早开通血管能够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及6个月的左室收缩功能。
- 夏霏丁宁苗志林杨丹韩杨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院前延迟左心功能
- 不同给药周期对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血管的扩张程度来研究不同的给药周期对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并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分为4组:间断给药组、短程持续给药组、长程持续给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冠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1 mg,测量给药前及给药2 min后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近端及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LCX)近端管径,计算平均扩张程度,进而评价患者硝酸酯药物的耐药程度。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LAD和LCX及平均扩张度不完全相同,长程持续用药组扩张度明显低于间断给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或0.01),短程持续用药组扩张度与其他3组均无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与间断用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硝酸酯类药物长期使用(〉72 h)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短时程持续使用也可出现不显著的耐药性,间断使用(每天8~10 h空白期)可避免耐药的发生。
- 韩杨贾大林夏霏吕岩
-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冠状动脉造影耐药性
- 高SYNTAX评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不同治疗策略预后观察
- 目的:
评价高SYNTAX评分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不同治疗策略的临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171例在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且SYNTAX积分≥33分的多支病变患者,按患者...
- 夏霏
-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SYNTAX评分个体化治疗
- 文献传递
-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静脉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负荷,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但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产生耐药性,导致抗心绞痛等临床疗效减弱。目前,评价硝酸酯耐药方法的研究很多,主要有观察抗心绞痛作用、踏车运动试验、测量外周动脉扩张程度、前臂体积描记法、测量血浆中一些因子水平的变化、直接测量冠状动脉血管的扩张程度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多手段个体化评估硝酸酯类耐药性,从而得到最大临床收益。
- 韩杨贾大林夏霏
-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