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小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2篇治疗皮肤病
  • 2篇伤寒
  • 2篇伤寒论
  • 2篇皮肤病
  • 2篇《伤寒论》
  • 1篇天疱疮
  • 1篇皮肤镜
  • 1篇气理论
  • 1篇中汤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综合征
  • 1篇组织病理
  • 1篇荨麻
  • 1篇荨麻疹
  • 1篇西医
  • 1篇小建中汤
  • 1篇金匮
  • 1篇金匮要略

机构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于小平
  • 4篇张晓杰
  • 2篇李娜
  • 1篇张芳
  • 1篇孙淑娜
  • 1篇魏国
  • 1篇纪云

传媒

  • 1篇国医论坛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脉息少气理论”应用小建中汤治疗皮肤病
2023年
脉息术由李树森老师提出,一分钟内脉搏与呼吸次数的比值小于4者为少气。肺司呼吸的功能和心主血脉的功能均依赖于胃气,少气中的气是指胃气。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病之根源在于内,病机主要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而生湿、生风、化燥、致瘀、化热、伤阴等,少气为其本。根据少气者补之以甘,少气必建中理论,用小建中汤治之。小建中汤方中饴糖温补中焦,桂枝温阳益气,调和营卫;芍药益阴血,饴糖配伍大枣、炙甘草,甘温养液,充养胃气;桂枝、生姜配饴糖、炙甘草,辛甘化阳,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芍药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营通脉。六药相配,使胃气得复,气血得充,荣卫得和,阴阳调和。男子以气为用,女子以血为用,对于有明显“虚劳里急”的男性患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对于少气并有血虚的女性患者宜用当归建中汤。
吴浩玲于小平李娜纪云张晓杰
关键词:皮肤病小建中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张晓杰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被引量:4
2015年
虫类药作为传统中药的一大类,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具有活血化瘀、行气破血、搜风通络等作用。很多医家擅长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类疾病,虫类药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以及外科疾病等诊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张晓杰教授在吸取古代医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运用虫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小平
关键词:虫类药皮肤病
基于六经欲解时治疗定时发作的荨麻疹被引量:1
2021年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症状为风团伴有瘙痒,骤起骤消,不留痕迹。本病诊断容易,治疗较难。据观察,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荨麻疹会在固定时间发作或加重。导师张晓杰教授通过学习张仲景"六经欲解时"理论,根据荨麻疹发作、加重时间不同,应用对应的六经方治疗,常取得良好的效果。
马丽于小平张晓杰
关键词:《伤寒论》荨麻疹
天疱疮的中西医局部抗感染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感染是天疱疮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皮肤黏膜感染最为多见。皮肤屏障受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低蛋白血症等影响因素均可导致天疱疮皮损黏膜继发感染的风险增加。局部抗感染治疗可改善天疱疮患者的症状、缩短皮损控制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局部治疗中,中药制剂以油膏剂为主。西医治疗包括:外科清创法结合药液湿敷清洗;局部使用含有藻酸盐、纳米银、磺胺嘧啶银等成分的新型抗菌敷料;物理疗法包括红光与红外线照射、臭氧水疗、氦氖激光照射。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天疱疮的局部感染风险。
路若曦于小平张芳张晓杰
关键词:天疱疮中西医结合抗感染
纤维毛囊瘤2例
2022年
对2例纤维毛囊瘤的临床、皮肤镜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纤维毛囊瘤为罕见病,可表现为单发和多发2种形式,临床中易被误诊,皮肤镜对其无创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多发性纤维毛囊瘤可为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综合征)的主要皮肤异常表现。
于小平孙淑娜李娜张晓杰魏国
关键词:皮肤镜组织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