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函
- 作品数:42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茶叶跨界流动与瑶族边民互惠--以中越边境猛硐瑶寨为例
- 2020年
- 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从跨界人类学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中越边境茶叶流动与瑶族边民生产性互惠表现形式、组织架构。认为从互惠性到文化共享性强化了瑶族传统茶俗茶文化,而共享的生态文化理念、跨界市场文化规则建构了区域命运共同体。加强跨界区物的流动与边民互惠研究,对于夯实“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人文基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 邓玉函夏福立
- 关键词:文化共享
-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阈中对自治权力进行考量,其价值向度在于定义自治权力的分配释义,即以保护民族的政治平等权为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形成特征是以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公共利益为依归。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价值功能是以实现民族认同为目标的政治架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未来发展的指向在于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体现到自治权力的内涵之中,这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也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 邓玉函蒋红
-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自治权力历史唯物主义
- 儒家与康德“善”之思想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儒家"善"的思想是以仁、礼为中心,推崇中和,通过正名、仁义、忠恕、知命的途径来追求中庸至德,使统治者立德而人民安于德,从而使整个社会出现和谐美满的状态的。而康德的善良意志源于理性,责任是善良意志的体现,自由是善良意志固有的性质,可以实现意志的自律,即理性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推导出"人是目的"的道德观。
- 邓玉函
- 关键词:儒家
- 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被引量:5
- 2009年
- 道德自由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卢梭的自由观不同于霍布斯、洛克等其他社会契约派思想家让渡和交换自由的理论,他认为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他对自由的追求始于不受限制的自然状态,终于不受限制的道德自由。这种自由观充分表现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在对爱弥儿的教育中,卢梭从"自然人的培养方法"到"分期教育的理论"再到"社会教育的训练",最终把爱弥儿造就成为服从"公意"的理想公民,由此实现了爱弥儿的道德自由。
- 邓玉函
-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道德自由
- 民族地区乡村生计与治理智慧探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时下的民族地区乡村生计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生态农业、景观农业、民族旅游、文化体验等不仅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土地产出的传统生计模式,而且创新性地形成了一些新的治理方式,从而保证了乡村社会的良性运转。其中,每个村寨又因其自然、人文基础的不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鉴于广西在村民治理、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分别选取了五个不同类型的村寨,就民族地区乡村生计与治理智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 邓玉函李青蓓
- 长征精神对当代党员干部的指导意义
- 2016年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静宁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邓玉函毛宽海
- 关键词:长征精神党员干部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队
- 中越边境地区跨国文化共享研究——以布傣天琴为例被引量:10
- 2018年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民心相通"为核心的"五通"建构,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将更为便捷,文化的跨国共享现象也日渐显现。但这并不是因跨国民族的同源性,习俗艺术上的先赋性等而必然导致的结果。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跨国共享案例表明,必须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到民间,从艺术到生活,不断传承创新,营造出合作和谐的边疆边境环境,文化上的跨国共享才得以维系、扩展。
- 邓玉函周春婵
- 以有生有:会泽铜商文化资源续用的县域方略研究
- 2024年
- 县域作为重要的行政治理空间,孕育了独特的县域文化,是传统文化集散地。时下,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就需要依托县域这一中观载体,上承国家宏观战略下接村落微观实体,进而实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立体化传承创新。会泽县铜商文化资源的民用、学用、商用实践方略表明:乡村振兴和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是有机统一的,并行于县域传统文化资源的续用实践之中。
- 邓玉函夏福立
- 关键词:县域
-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特点及经验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实践,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开了个好头。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存在一些疑虑和模糊的认识,针对此,党和政府创造条件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使得民族区域自治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对人口较多、聚居区较大的少数民族,建立了与其在祖国大家庭中地位相适应的民族自治地方。这一历史实践过程也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两者结合;二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充分结合;三是自治机关的两重性;四是自治权的广泛性。
- 邓玉函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权
- 合作共赢:近代以来中越边境陆路口岸演变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近代以降,口岸在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合作共赢为主导的口岸建设,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基本平台。相应地,口岸研究也应成为中国边疆学的有机构成。基于中国与越南两国独特的地理、人群及文化,对近代以来中越边境陆路口岸演变的讨论,可以为口岸研究提供生动的案例与成果。长时期且纷繁复杂的口岸演变,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体现出口岸纳风气之先又易受各种政治形势干扰的双重性质。
- 邓玉函秦红增
- 关键词:合作共赢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