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自我
  • 2篇信念
  • 2篇幸福感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自我和谐
  • 2篇自我控制
  • 2篇鼓舞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道德
  • 1篇道德
  • 1篇学生道德
  • 1篇社会
  • 1篇亲社会
  • 1篇自我概念

机构

  • 5篇广州大学

作者

  • 5篇雷娟
  • 2篇黎艳
  • 1篇聂衍刚
  • 1篇刘莉

传媒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积极信念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个人成就和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自我控制资源模型认为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会消耗自控资源,由于该资源的有限性,处于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任务中会由于自控资源短缺而表现的较差。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概括...
雷娟杨敏梨聂衍刚
关键词:自我控制
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量表(修订)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广州市7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得分总体较高,其中社会道德自我得分最高,个体道德自我得分最低,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普遍低于女生;第二,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和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道德自我概念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回归系数是0.454,解释度为20.6%;第三,以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三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倾向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人际道德自我和社会道德自我可以积极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回归系数分别是0.560和0.571,二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解释度为32.6%,个体道德自我没有进入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个体的道德自我概念的提高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雷娟聂衍刚刘莉
关键词:大学生
青少年自我和谐与认知评价及幸福感关系研究
自我和谐作为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内在反应,是健康心理的根本特征。自我和谐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一个人的内心是否达到和谐一致,决定着个体对幸福的主观体验。自我认知评价作为个体自我意识...
黎艳雷娟聂衍刚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
文献传递
青少年自我和谐与认知评价及幸福感关系研究
自我和谐作为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内在反应,是健康心理的根本特征。自我和谐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一个人的内心是否达到和谐一致,决定着个体对幸福的主观体验。自我认知评价作为个体自我意识...
黎艳雷娟聂衍刚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
积极信念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个人成就和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自我控制资源模型认为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会消耗自控资源,由于该资源的有限性,处于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任务中会由于自控资源短缺而表现的较差。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概括...
雷娟杨敏梨聂衍刚
关键词:自我控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