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丽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剖宫产次数对行子宫切除的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既往剖宫产次数对行子宫切除的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研究样本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产科临床数据库,研究对象为行子宫切除的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按照既往不同剖宫产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孕产妇不良结局,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剖宫产次数对孕产妇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入组的244例患者中既往无剖宫产史26例(11%),既往剖宫产1次132例(54%),既往剖宫产≥2次86例(35%)。三组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缝合止血、髂内动脉栓塞术使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产妇不良结局中,三组休克、膀胱损伤、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1500 ml、进入ICU和输注血制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剖宫产次数并不影响不良结局,如休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1500 ml、进入ICU和输注血液制品的风险。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既往剖宫产次数并未影响孕产妇不良结局的风险。结论对于接受子宫切除的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既往剖宫产次数可能并非决定孕产妇结局的主要因素。需要更全面地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既往子宫手术历史、孕妇的基础健康状况、合并症以及医疗资源的可获取性等。
- 胡淼张瑜亮古士锋古仲嘉赖思莹梁景英刘雨毕石磊杜丽丽张丽姿陈敦金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 476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其围产结局。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并分娩,且入住ICU的47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疾病谱分为产科原因组和非产科原因组,比较组间疾病构成及围产结局的差异。采用非参数Wileoxon秩和检验和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住ICU的危重孕产妇共476例,占5年总住院分娩量的1.71%(476/27836),平均年龄为(29.04±5.77)岁,平均孕周为(32.00±5.63)周。产科原因组占54.83%(261/476),非产科原因组占45.17%(215/476)。产科原因组人住ICU疾病谱前3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5.29%,168/476)、产后出血(11.97%,57/476)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31%,11/476)。非产科原因组前3位为妊娠合并急性重型肝炎(7.56%,36/476)、妊娠合并重症肺炎(5.67%,27/476)和并列第3位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57%,17/476)与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3.57%,17/476)。产科原因组孕产妇年龄[(30.02±5.62)与(27.85±5.75)岁,Z=4.198,P=0.0001和未规律产前检查的比例高于非产科原因组[75.86%(198/261)与61.40%(132/215),z。11.603,P=0.001]。产科原因组孕产妇以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常见(56.71%,148/261),而非产科原因组以病情稳定后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多见(45.58%,98/215)(x^2=21.990,P=0.000)。产科原因组病死率低于非产科原因组[1.53%(4/261)与6.98%(15/215),x^2=9.118,P=O.0031,子宫切除率[15.33%(40/261)与0.93%(2/215),矿=30.367,P=0.000]和新生儿窒息率高于非产科原因组[36.17%(102/282)与22.62%(50/221),x^2=10�
- 汤雯婷龚景进匡丽云李秀英李晓梅潘燕梅杜丽丽苏春宏陈敦金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孕妇
- BDE-209暴露对人胚胎干细胞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人胚胎干细胞系(FY-h ES-10细胞)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FYh ES-10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DMSO浓度为1‰)、1、10、100 nmol/L BDE-209的培养基,每24 h换液1次,连续暴露96 h。测定Ki-67阳性率及母源性印记基因H19、KCNK9、DLX5、UBE3A和父源性印记基因SNRPN、MEST、PEG10、GLIS3的表达水平以及基因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剂量BDE-209暴露组FY-h ES-10细胞的Ki-67阳性率和基因组总体DNA甲基化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DE-209暴露剂量的升高,而FY-h ES-10细胞的Ki-67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剂量BDE-209暴露组FY-h ES-10细胞内H19、KCNK9、UBE3A、SNRPN、PEG10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低,而DLX5、GLIS3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BDE-209暴露剂量的升高,FY-h ES-10细胞H19、KCNK9、PEG10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GLIS3基因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BDE-209有可能通过影响印记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胚胎发育毒性。
- 杜丽丽匡丽云陈敦金
- 关键词:十溴联苯醚印记基因DNA甲基化胚胎干细胞
- 十溴联苯醚暴露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 杜丽丽匡丽云汤雯婷陈敦金
- 妊娠期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与妊娠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妊娠期子宫螺旋动脉的重塑对于妊娠至关重要。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主要是血管肌层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壁内的内皮细胞的清除,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 natural killer,dNK)细胞、蜕膜巨噬细胞、滋养细胞及dNK细胞与滋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充分的螺旋动脉重塑的重要决定因素。当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发生缺陷尤其是螺旋动脉肌层部分的血管重塑缺陷,可导致各种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妊娠中晚期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等。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因诊疗成本高,亦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总结妊娠期子宫螺旋动脉重塑的过程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以及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 曾珊珊陈敦金陈兢思杜丽丽
- 关键词:蜕膜血管重塑妊娠并发症
- 十溴联苯醚暴露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对数生长期未分化的人胚胎干细胞FY-h ES-10细胞暴露于含有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1、10和100 nmol/L BDE-209的培养基中培养96 h后,采用悬浮法培养拟胚体(embryoid body,EB)自发分化10 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中OCT4、内胚层标志基因AFP、外胚层标志基因PAX6、中胚层标志基因SMA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HIF1a、HIF2a和SOD1基因的表达,并测定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BDE-209暴露组FY-h ES-10细胞EB分化10 d OCT4、SMA、HIF1a和HIF2a表达水平均较高,而AFP、PAX6、SOD1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DE-209暴露剂量的升高,FY-h ES-10细胞分化10 d EB中OCT4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SOD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同时BDE-209暴露后FY-h ES-10细胞分化10 d EB中SOD活性降低。结论 BDE-209可能通过影响早期胚胎的分化潜能从而产生发育毒性。
- 杜丽丽匡丽云汤雯婷陈敦金
- 关键词:十溴联苯醚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氧化应激
- 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简称植入部位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因PAS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或者植入部位切除的患者510例。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427例)和无前置胎盘组(83例)。根据子宫切除方式(子宫全/次全切除或植入部位切除)分层,子宫全/次全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21例)和无前置胎盘组(23例),植入部位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06例)和无前置胎盘组(60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对需要额外手术操作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合并前置胎盘组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组产后24 h出血量[1541 ml(1036~2368 ml)与1111 ml(695~2000 ml),Z=-3.91],以及需要额外手术操作[84.8%(362/427)与69.9%(58/83),χ^(2)=10.61]、子宫全/次全切除[51.8%(221/427)与27.7%(23/83),χ^(2)=16.10]、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60.7%(259/427)与31.3%(26/83),χ^(2)=24.25]、总体不良妊娠结局[86.9%(371/427)与65.1%(54/83),χ^(2)=17.75]、产后24 h出血量>1500 ml[54.1%(231/427)与33.7%(28/83),χ^(2)=29.94]和输注血制品的比例较高[75.9%(324/427)与47.0%(39/83),χ^(2)=28.27](P值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既往剖宫产次数、产次、孕期增重、双胎、是否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混杂因素,发现前置胎盘是PAS子宫切除(全/次全切除和植入部位切除)患者需要额外手术操作(aOR=3.26,95%CI:1.85~5.72)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aOR=5.59,95%CI:2.01~6.42)的危险因素。(2)按�
- 胡淼杜丽丽张瑜亮古士锋古仲嘉赖思莹梁景英刘雨毕石磊张丽姿陈敦金
- 关键词:前置胎盘
-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孕患者胎盘植入分级及围产结局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妊娠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胎盘植入分级及围产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经剖宫产分娩、诊断胎盘植入9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受孕方式分为自然受孕组(820例)和IVF/ICSI受孕组(154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匹配后自然受孕组和IVF/ICSI受孕组各123例,分析匹配后IVF/ICSI受孕患者胎盘植入分级情况及围产结局。结果IVF/ICSI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发生侵入性胎盘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IVF/ICSI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的围产结局相比,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增多(18.7%vs 2.4%,χ^(2)=16.02,P<0.001)。其余围产结局(母体子宫切除、输注红细胞≥4 U、新生儿出生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VF/ICSI受孕方式对围产结局危险因素分析显示,IVF/ICSI受孕方式在研究人群中未增加侵入性胎盘植入的发生风险(aOR=0.64,95%CI:0.400~1.007);IVF/ICSI受孕方式是产后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aOR=1.40,95%CI:1.170~2.552);IVF/ICSI受孕方式未增加母体子宫切除(aOR=0.48,95%CI:0.192~1.212)及母体输血≥4 U的风险(aOR=1.08,95%CI:0.54~2.133);IVF/ICSI受孕方式在研究人群中未增加早产儿(aOR=0.77,95%CI:0.489~1.217)、新生儿体重<2500 g(aOR=1.04,95%CI:0.666~1.608)、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aOR=0.57,95%CI:0.109~2.980)的风险。结论IVF/ICSI受孕方式不是影响胎盘植入分级的危险因素,影响胎盘植入分级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IVF/ICSI受孕增加产后出血这一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但并未增加子宫切除、大量输血的风险,亦未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患者预后评估要结合病史、当地产检管理能力、分娩救治能力等进行综合
- 胡淼杜丽丽张丽姿林琳张瑜亮古士锋古仲嘉赖思莹梁景英刘雨黄敏珊黄媛媛黄晴晴罗世君陈敦金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解读被引量:18
- 2020年
-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始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且病情在2020年1月份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COVID-19孕产妇容易出现并发症,并进展为重症,基于目前的资料和其他类似病毒的知识与经验,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等组织或机构的专家于2020年2月初发表了《妊娠期和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家建议》[1]。
- 谭虎曾迎春贺芳潘兴飞王懿春苏春宏余琳曾毅杜丽丽陈兢思陈兢思陈敦金冯玲
- 关键词:妇产科医师冠状病毒感染产褥期围产医学妊娠期孕产妇
- 三维打印技术在产科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的制造技术。近年来,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改进、堆叠材料成本的降低、生物材料的开发以及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 3D打印技术已经在骨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等临床医学领域快速发展。产科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 是3D打印技术的新兴应用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用于产科中的胎儿及母体疾病问题, 如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的术前规划等。此外, 3D打印可模拟外科手术场景, 能够根据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本文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 张瑜亮胡淼张丽姿杜丽丽陈敦金
- 关键词:产科学胎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