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口腔
  • 2篇BMP-2
  • 1篇修复学
  • 1篇益生菌
  • 1篇摘除
  • 1篇生物材料
  • 1篇丝素
  • 1篇丝素蛋白
  • 1篇种植区
  • 1篇下颌
  • 1篇下颌后牙
  • 1篇腺病
  • 1篇腺病毒
  • 1篇卵巢摘除
  • 1篇口腔修复
  • 1篇口腔修复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后牙
  • 1篇激素
  • 1篇激素缺乏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罗涛
  • 4篇郭吕华
  • 4篇黄江勇
  • 2篇李婵秀
  • 2篇黄雪清
  • 2篇王丽萍
  • 1篇张清彬
  • 1篇吴哲
  • 1篇陈志英
  • 1篇刘天涛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因活化的仿生生物材料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与方法制备整合VEGF和/或BMP基因的壳聚糖/胶原支架,观察该组织工程支架的对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增殖、成骨向分化的影响,并比较整合不同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中成骨的差异。结果培养于整合有BMP腺病毒的支架上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细胞ALP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MTT检测支架对细胞增殖无影响。植入体内种植体周围缺损实验中,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整合了BMP-2腺病毒的支架的骨形成量均多于未整合BMP-2腺病毒的支架,并且同时整合VEGF蛋白和BMP-2腺病毒的支架相结合的骨生成量最高。结论整合病毒以及生长因子蛋白的支架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整合VEGF蛋白和BMP-2基因的支架在促进骨愈合中具有有协同效应。
罗涛刘天涛郭吕华王丽萍
关键词:BMP-2骨再生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口腔临床前培训中的作用
2018年
由于口腔医学生临床上遇到的情况多变,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口腔医学生从书本的按章节和归类的书本知识更好地过渡到多变的实际临床应用中,意义十分重要。
黄江勇罗涛黄雪清
关键词:口腔医学
丝素蛋白/钙磷复合基因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2014年
目的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在治疗部分类型的骨缺损时往往存在疗效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大范围的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因此需迫切寻找新的解决途径。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本研究拟改善丝素蛋白的骨诱导性能。方法采用共沉积法制备了丝素蛋白/钙磷复合材料,制备腺病毒Ad-BMP-2,然后制备丝素蛋白/钙磷复合基因支架。将骨间充质细胞培养于其上,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贴附,及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的性能进行观察。结果SEM观察显示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孔径;制备了Ad-BMP2腺病毒,病毒表达GF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学检测发现该生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好,细胞呈梭形,舒展充分,细胞核处隆起,细胞周围可见基质附着。结论该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孔径及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罗涛张清彬郭吕华王丽萍
关键词:丝素蛋白BMP-2腺病毒
PBL教育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问题导向式(PBL)教学逐渐在国内大学展开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PBL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国内应用存在经验不足推广较难的问题。PBL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相关信息的执行能力。通过网络资源或专业书籍获取知识点,独立思考和评价,综合分析信息并加以加工,通过书面及语言展示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探索途经中与组员合作的合作精神,这才是PBL教学的真正精髓,本文旨对PBL教学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的经验做以下概括。
罗涛黄雪清黄江勇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益生菌对卵巢摘除致雌激素缺乏小鼠牙周组织中IL-17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雌激素缺乏小鼠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阐明雌激素缺乏与牙周炎关联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和益生菌干预组(卵巢摘除术后行益生菌灌服),每组5只。采用平均骨密度测量技术检测实验前后小鼠骨矿物质密度(BMD),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TCR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摘除组小鼠BMD明显降低(P<0.05),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卵巢摘除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小鼠BMD明显增加(P<0.05),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股骨BMD、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阻止雌激素缺乏导致的小鼠牙周组织中IL-17水平升高,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牙周炎具有预防作用。
黄江勇李婵秀郑志超王洪娟郭吕华吴哲罗涛
关键词:雌激素缺乏益生菌白细胞介素17辅助性T细胞17
游离角化龈移植在下颌后牙单颗及连续种植区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游离角化龈移植在增加下颌后牙单颗及连续缺失区种植体颊侧附着龈宽度的作用效果。方法 20例下颌后牙角化龈不足患者,分单颗牙缺失(第1组)及多颗牙缺失(第2组)两组,一期种植术后2个月行游离瓣移植术,术后2个月行二期种植术,戴牙当天和6个月后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宽度收缩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BOP)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牙当天单颗牙游离龈移植患者颊侧角化龈宽度和为(3.2±0.1)mm,6个月后平均宽度降为(3.1±0.1)mm,多颗牙游离龈移植患者戴牙当天颊侧角化龈宽度为(2.9±0.1)mm,6个月后平均宽度降为(2.5±0.1)mm;单颗牙角化龈移植收缩率(4.2±0.7)%,较多颗牙颊侧角化龈收缩率(13.6±2.4)%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颗牙或多颗牙缺失种植术后行颊侧角化龈移植术,均能获得健康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和牙龈出血指数,是有效的软组织增量方法。然而较之多颗牙缺失区的角化龈移植术,单颗牙缺失角化龈移植术能获得更宽的角化龈宽度和更小的宽度收缩率。
黄江勇李婵秀钟梅陈志英罗涛郭吕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