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勤
-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临床CI、MRI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7-04来我院就诊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CT、MRI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患者中10例(58.82%)软组织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无钙化。8例边界不清楚,7例密度和信号不均匀(以稍高或等密度,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8例中6例不均匀强化,10例临近骨质破坏,5例(29.41%)骨组织外周型PNET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信号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楚,4例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发生于椎管内2例(11.76%)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与脊髓和马尾分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呈等T1或T2信号,3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2例均匀,椎体及附件未见骨质破坏。结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CT、MRI等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需要根据病理学检查,CT、MRI可以提示肿瘤内部结构和大小、范围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状况,对手术实施可能性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顾勤
- 关键词:CTMRI
- 肺及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病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例肺淋巴管肌瘤病伴后腹膜淋巴管肌瘤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结果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以喘气、乳糜胸、气胸、咯血等为主要表现,肺功能受损,肺外病变腹膜后常见;肺部CT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薄壁囊样改变,可伴液气胸,磨玻璃样改变;腹部CT常为后腹膜囊实性肿块伴淋巴结肿大。结论当患者具有相应呼吸道症状,且有典型的肺部及腹部CT表现时,考虑LAM,病检有特异性。
- 管庶春何江波曹丹顾勤
-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后腹膜乳糜胸
- MS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尤其是检出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梗阻病因的明确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诊断准确性不高,大约20%~30%的病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梗阻大部分定位不确定,而且最主要是无法对梗阻作出病因诊断。随着MSCT技术的应用,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因分析水平。
- 管庶春曹丹顾勤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肠梗阻
- 少血供不典型肝癌MSCT影像表现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少血供不典型肝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1例少血供不典型肝细胞癌的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例共检出15个病灶,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多期增强扫描相对于邻近正常肝实质均呈低密度,平扫7个密度不均匀,8个病灶边界模糊,显示包膜1个;增强扫描后10个病灶密度不均匀,4个边界不清楚;显示包膜5个。结论:少血供肝癌影像表现不典型,其原因与病灶的血供及病理分化有关,分析其坏死灶、浸润型生长、假包膜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AFP检查,可作出准确诊断。
- 管庶春何江波顾勤
- 关键词:肝肿瘤
- 多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期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准,比较MSCT判断结肠癌征象,肿瘤累及邻近组织和血管、肿瘤分期、肠系膜血管分布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MSCT术前诊断结肠癌T分期正确48例,诊断准确度为80.00%(48/6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P﹤0.01)。MSCT术前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病灶累及浆膜层、病灶累及邻近组织器官、肠梗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病灶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脾动与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1)。术前MSCT评估肠系膜血管受累与术中所见符合53例,MSCT对肠系膜血管受累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3%、95.83%和88.33%。结论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结肠癌术前肿瘤分期、肿瘤侵犯程度以及肠系膜血管分布,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 管庶春顾勤吴徐峰唐会峰程云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肠癌肿瘤分期肠系膜
-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MSCT诊断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肠缺血患者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腹CT扫描,其中4例增强扫描。以横断面原始CT图像加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评价。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急性肠缺血,临床表现急性腹痛,3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CT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管腔内充盈缺损,轻度、中度狭窄,狭窄度介于50%左右。慢性肠缺血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慢性腹痛,肠系膜上动脉长段或局限性钙化狭窄。6例中2例发生轻症肠梗阻,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增厚模糊。6例患者临床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结论螺旋CT可以明确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管庶春顾勤曹丹
- 关键词:螺旋CTCTA技术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肠病急腹症
- 多层螺旋CT对脏层胸膜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脏层胸膜浸润的判定及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NSCLC患者,其中有脏层胸膜侵犯(VPI)患者22例(VPI组),无VPI患者65例(非VPI组),比较患者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率(OS)差异。结果 VPI组肿物紧贴胸壁的比例为72. 73%,明显高于非VPI组(P <0. 05); VPI组和非VPI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和表面皱缩纹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诊断VP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77. 17%、76. 67%、54. 84%和90. 20%。结论 MCST对发现脏层胸膜侵犯可提供较好证据,临床治疗时应给予重视。
- 管庶春何江波唐会峰顾勤曹丹俞文俊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