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丹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NDT疗法对脑损伤患儿的影响
- 2023年
- 婴幼儿脑损伤指患儿出生前到1岁期间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等脑损伤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神经发育异常、视听障碍等。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常规神经发育疗法(NDT)进行干预,该方式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且干预措施全面,有利于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发育。
- 李斯煜张卫丹
- 关键词:脑损伤智力发育感觉统合训练神经功能
- 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智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技术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站立行走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上肢功能:手功能评估量表(AHA);发育水平:发展商数(DQ),Gesell量表评估计算后得出DQ。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BS、GMFM、AHA、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干预,可有效降低痉挛程度,促进上肢下肢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提高智力水平。
- 张卫丹邢丽华李琼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任务导向性训练生物反馈技术
-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袋鼠式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 2023年
-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出生的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发生其他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是保障其生存的重要环节。经口喂养是临床常用的途径,但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口腔吸吮能力不完善,往往难以实现经口喂养[1]。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张卫丹白妙琴谢梦琪张丽白露
- 关键词:早产儿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鼻炎20例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鼻炎患儿,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推拿组、治疗组。针刺组给予针刺(迎香、印堂、百会、风池)留针30 min,1 d 1次;推拿组给予推拿治疗,1 d1次;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推拿。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针刺组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有效率50.00%;推拿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有效率65.0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95.00%。3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疗效确切。
- 付杰娜张卫丹李华
- 关键词: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 团体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团体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训练上联合团体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后的相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语言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
- 赵梦霞宋桢桢余小佳张卫丹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训练儿童
- 儿童康复过程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 2016年
- 护患沟通的技巧在儿童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的具体方法实施在儿童康复过程中,提高患儿和家属的配合程度。结果:康复科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满意,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儿童康复科的护患沟通技巧同时应用到患儿和家属身上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张卫丹赵梦霞陈伟玲
- 关键词:儿童康复护患沟通
-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早产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为解决早产儿喂养难题,评估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早产儿喂养、胃肠激素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3-12-2023-03-12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袋鼠式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记录并对比2组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计算喂养效率;于干预前和干预30 d后,采集2组早产儿静脉血2 mL,温室内静置1 h,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水平;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评估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校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尾)。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首次经口喂养时间为(5.15±0.59)d,短于对照组(6.23±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3,P<0.001;全经口喂养时间为(9.56±0.98)d,短于对照组(11.25±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6,P<0.001;喂养效率为(10.09±1.26)mL/min,高于对照组(8.52±0.86)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4,P<0.001;GAS水平为(240.23±8.67)ng/L,高于对照组(235.64±9.5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7,P=0.019;PG水平为(38.33±4.36)μg/L,高于对照组(35.49±4.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9,P=0.004;一般状态评分为(5.37±0.50)分,高于对照组(5.07±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2,P=0.004;原始反射评分为(5.41±0.44)分,高于对照组(5.09±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0,P=0.002;主动肌张力评分为(7.36±0.50)分,高于对照组(7.01±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9,P=0.005;被动肌张力评分为(7.40±0.51)分,高于对照组(6.93±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9,P<0.001;行为能力评分为(11.13±0.75)分,高于对照组(10.12±1.01)分,差异有�
- 米青青白妙琴张卫丹
-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早产儿神经发育
- 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捏脊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值、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核心肌群腹直肌、竖脊肌、臀大肌肌力3~5级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立坐位、仰卧起坐位、后伸位两侧腹直肌和竖脊肌表面肌电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增加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张卫丹郑莉莉李斯煜
- 关键词:捏脊核心稳定性训练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
- 针刺加穴位注射联合认知障碍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35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联合认知障碍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给予针刺(百会、颞三针、平衡区、四神聪等)、穴位注射(百会、平衡区、语言区、大椎、肾俞)联合认知障碍训练,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57%。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联合认知障碍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疗效确切。
- 付杰娜宋桢桢张卫丹
-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言语训练
- 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5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n=51例)和常规组(n=49例)。常规组患儿家长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家长接受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早产儿干预后1周、2周、3周时的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干预前及干预后(出院时)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在宣教1周、2周、3周时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2.55%、94.12%、96.08%,均高于常规组的46.91%、65.31%、8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技能掌握、不良情绪减轻、喂养知识学习、疑问解答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家长开展家庭喂养知识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邵琳白妙琴张卫丹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