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
-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滨海山水小城镇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宁德市下白石半岛规划为例
- 宁德市下白石半岛位于环三都澳区域的地理中心,作为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白马城区,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山海的重要作用.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将"不改造原来的山水格局、不干扰原有生态敏感区、不改变地表径流量分...
- 刘伟奇刘志超
- 关键词: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 以拉萨为例谈基于主体性视角的总体城市设计被引量:1
- 2010年
- 从发展实际和法定层面实施角度出发,基于"主体性"视角探索了总体城市设计体系和总体城市设计可以落实并反馈至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并以拉萨市为例,提出了完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和成果内涵的具体措施,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刘志超
-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主体性
- 和谐共生——合理引导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交通
- 自行车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种优、缺点均非常突出的交通出行方式。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优化城市中自行车交通系统,从而合理引导城市中自行车交通的适度发展。
- 刘志超
- 关键词:自行车城市规划
- 文献传递
- 一种考虑用电量使用情况的手机数分布统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电量使用情况的手机数分布统计方法,首先对手机基站点状数据进行图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了基站点信息的刷选、合并等。其次,对图形预处理后的手机基站点状数据建立泰森多边形,并将基站所记录的手机数量值分配到相...
- 韦胜袁锦富刘志超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可携带设备和深度学习的城市天际线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携带设备和深度学习的城市天际线评价方法。首先,借助可携带设备自主采集城市真实街景图片;然后,借助深度学习方法对全景图片进行街景要素识别,增强街景要素识别效果,更好地提取城市天际线轮廓,最后,在轮廓线...
- 蒋金亮徐云翼陈文龙刘志超
- 一种考虑用电量使用情况的手机数分布统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电量使用情况的手机数分布统计方法,首先对手机基站点状数据进行图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了基站点信息的刷选、合并等。其次,对图形预处理后的手机基站点状数据建立泰森多边形,并将基站所记录的手机数量值分配到相...
- 韦胜袁锦富刘志超
- 文献传递
-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定量目标的引入与应用——以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 2014年
- 定量目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苏南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发展主体呈现均质化趋势,迫切需要协调解决空间拓展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尝试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引入并应用定量目标,在对发展主体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解、落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在校核、反馈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针对发展主体提出更为细致、精准的定量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达到优化配置市域空间资源的目的。
- 刘志超
-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地区
- 新型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县级“三生空间”布局与“三线”划定被引量:40
- 2019年
- "三生空间"和"三线"是构建新型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不同空间层次"三生空间"分类的标准和管控的内容不同,空间落实存在困难;而"三线"虽然面向空间用途管制,但是缺少空间发展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考量。文章在分析"三生空间"布局与"三线"划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县级空间规划为基础平台统筹"三生空间"和"三线",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通过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两个层次的"三生空间"布局方案,以此优化"三线"划定细化管控措施,达到统筹全域"三生空间"和"三线"的目的。
- 刘志超
- 关键词:空间规划体系管控措施
- 较高发展水平地区乡村规划路径探索——以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是江苏省针对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和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乡村振兴为主要目的开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东台市是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突出问题导向,在创新调研方法、落实空间边界、提升产业效益、共建乡村文明、保护传统风貌等方面拓展规划内涵,调整规划思路,试图探索符合较高发展水平乡村阶段性特征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路径。
- 刘志超
- 关键词:乡村规划
- 时空间行为分析支撑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被引量:8
- 2019年
- 快速城镇化阶段乡村要素不断流入城市,引发乡村一系列问题,乡村在各个方面引起社会、学界广泛关注。传统的乡村规划方法多从田野调查入手,通过小微尺度设计及地方语言运用,进行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在信息化背景下,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将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引入乡村这一特定空间,采用GPS设备调查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习惯,建立人、时间、空间及活动的对应关系,利用新技术挖掘农民出行习惯,对村庄物质环境改善提供规划建议。研究选取苏北一乡村作为调研对象,选取50位居民作为调研志愿者,采集连续多日GPS活动轨迹数据,结合问卷访谈内容,建立空间数据库,识别村民日常出行停留点、通过度较高的路径以及本地、外地承载的功能。本文试图采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信息,进而反馈到乡村空间,对空间改造提出相关建议,探索一种时空间行为分析支撑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
- 蒋金亮刘志超
- 关键词:乡村规划GPS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