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
-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鞍山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辽宁省台安县黄芪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 2020年
- 黄芪是常见的中草药,一般产于华北各省,主要以根茎入药。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抗菌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防治。基于此,对影响黄芪生长发育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条件进行分析,帮助黄芪创造有利的生长发育条件,以提高其生长发育质量。
- 田苹张晓庆叶泓麟韩颖张晓辉
- 关键词:生长环境气候条件
-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可以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和发展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基于此,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对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田璐高清源韩颖李爽康晓玉
-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
- 1109号台风“梅花”致辽宁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 2015年
- 本文利用T639、欧洲中心的诊断物理量,结合雨量资料,分析2011年台风“梅花”在辽宁部中东部及南部地区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得出结论:(1)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台风”减弱后的低压外围残留云系和北方的弱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2)前期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沿副高外围不断向降水区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充沛水汽和能量;(3)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强度的增大。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为今后辽宁地区的台风暴雨预报作一定的参考。
- 田璐高清源康晓玉韩颖李爽
- 关键词:辽宁暴雨物理量
- 2014年东北地区夏季干旱成因分析
- 2015年
- 2014年入夏以来,中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特别是6月份以来,辽宁大部,吉林西部等地降水大幅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辽宁、吉林2省7月以来降雨量分列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加之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辽宁、吉林地区遭受严重伏旱。此次发生于东北地区的干旱事件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受灾面积广,对人们的生活及其经济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高清源田璐李爽康晓玉韩颖
- 关键词:干旱气温受灾
- 东北冷涡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6年
- 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年以来关于东北冷涡的气候特征、暴雨特征、强对流特征、冷涡的结构和发生发展机制、冷涡与平流层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直接受冷涡控制的东北地区,还包括冷涡外围地区,如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有利于加深对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全面认识,从而提高冷涡天气的预报水平。并且展望了东北冷涡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即采用新理论方法和较高分辨率资料,不局限于研究其内部结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冷涡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运动特征、发展和触发机制,还应探讨冷涡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特别是冷涡外围地区。另外,冷涡与平流层的相互作用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 李爽丁治英戴萍刘云桦韩颖
- 关键词:东北冷涡暴雨强对流平流层
- 2010年7月辽河流域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 2015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20日到7月21日辽河流域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暴雨特征、环流形势及其影响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其特大暴雨天气形成发展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是此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系统 (2)暖湿低空急流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北上,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量条件;(3)对此次暴雨过程中动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其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高清源田璐李爽康晓玉韩颖
- 关键词:暴雨辽河流域
- 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5年
- 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辽宁地区气象预报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 田璐高清源李爽康晓玉韩颖
- 关键词:气象预报农业生产
- 台风梅花引发局地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风暴东侧的西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辽宁大部,贝加尔湖弱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南下,这是辽宁营口小石棚乡产生局地特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2)特大暴雨落区附近探空环境场中存在深厚湿层、狭长的CAPE区域和相对弱的垂直风切变,比较有利于出现强对流降水。(3)强降水发生时,特大暴雨落区不断有新的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35 dBz回波反射率因子高度达到5 km以上,低空1.5~2.4 km高度径向速度有24 m·s^(-1)的最大风速区存在,低空西北急流变化过程与强降水的强弱变化基本同步,中低层暖湿气流呈气旋辐合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和中低空西北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辐合抬升是造成小石棚回波强度超过40 dBz达5 h以上主要原因。同时小石棚乡两山必一沟的山谷地形条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 金巍曲岩戴萍韩颖康晓玉
- 关键词:热带低压强热带风暴特大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
- 20世纪60~90年代辽东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06年
- 利用1961~2000年辽东地区13个观测台站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辽东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利用高桥公式计算出辽东地区的蒸发量。得出了该地区蒸发量和降水蒸发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干燥度指标研究了辽东地区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来辽东地区气候变化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 何平贺明慧韩颖王阳魏军吉奇
- 关键词:气候年代际变化干旱趋势
- 环渤海地区一次锋面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 2021年
-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环渤海地区一次锋面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由冷暖气流交汇产生的,低层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锋面强降水天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与锋面抬升作用相叠加,上升运动进一步加强;高空急流抽吸作用、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以及锋面抬升作用,三者共同造成了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强降水主要的动力抬升机制;干冷空气随时间从高层逐渐向低层延伸,表现为干冷空气随着下沉气流向低层输送,具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
- 高清源金巍高清泉田璐韩颖徐庆喆
- 关键词:锋面干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