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会
- 作品数:27 被引量:21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 目的:了解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及早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274例患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婴幼儿较学龄儿、学龄前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急,症状...
- 黄荣妍朱春梅康小会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
- 文献传递
-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8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本院呼吸病房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结合PCR方法确诊的161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起病相对急,咳痰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啰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发热时间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个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学龄前组及学龄组肺段实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幼儿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皮肤等是MP感染常累及的肺外部位,其中除消化系统损伤学龄儿童少于其他二组儿童外(P<0.01,0.05),其他方面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胸膜受累在年长儿相对多见,多为胸膜增厚或少量积液,少数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是重症MPP的主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组均易并多种病原感染。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血清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 耿凌云陈慧中黄荣妍康小会曹玲吕芳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定点排查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地区儿童中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谱。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入组3类患儿:有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流行病学史的ARI组(疑似病例组),无2019-nCoV相关流行病学史的ARI组(单纯ARI组),既无流行病学史也无呼吸道感染、但因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疗的排查组(非ARI组),每组预计纳入至少30例。疑似病例组同时采集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标本,单纯ARI组及非ARI组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所有标本同步应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ARI多病原核酸检测。单纯ARI组与2019、2018年同期的ARI患儿多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至2020年2月20日总计入组244例患儿,男139例、女105例,年龄(5±4)岁,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疑似病例组(69.4%,25/36)与单纯ARI组(55.3%,73/132)均有较高的病原检出,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最高[19.4%(7/36)、17.4%(23/132)];其次是人偏肺病毒[16.7%(6/36)、9.8%(13/132)];非ARI组病原检出率较低(11.8%,9/76)。2019年同期ARI患儿病原阳性检出率为83.7%(77/92),以呼吸道合胞病毒A(29.3%,27/92)为最高,然后依次为流感病毒H1N1(19.6%,18/92)及腺病毒(14.1%,13/92),与2020年单纯ARI组的3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32,5.3%;0;5/132,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346、28.083、7.848,P均<0.01);2018年同期ARI患儿病原阳性检出率为61.0%(50/82),以人博卡病毒(13.4%,11/82)及腺病毒(11.0%,9/82)多见,与2020年单纯ARI组人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5/13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6,P=0.009)。结论在非高风险地区,即使在有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前提下,非家庭聚集性发病或非密切接触的儿童感染2019-nCoV的可能性仍很小;与既往同期患儿ARI的病原以病毒为主不同,COVID-19疫�
- 赵林清邓莉曹玲陈冬梅孙宇朱汝南王芳郭琪周禹彤贾立平黄辉康小会金凤华袁艺张楠德日钱渊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儿童
- 氟替卡松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氟替卡松(FP)与布地奈德(BU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哮喘门诊哮喘婴幼儿105例。男68例,女37例;年龄1~35个月,平均16个月。随机分为FP组、BUD组、对照组,每组各35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分度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根据病情轻、中、重度,FP组与BUD组每天吸入相应的药物,剂量均分别为1喷、2喷、3喷,对照组仅予对症治疗。在首次处方药物时,由哮喘门诊专业护士指导操作,让家长掌握正确用药方法,以后随访时检查家长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药物的准确应用。定期随访2a,记录各项观察指标,总结吸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经2a随访,FP组完成32例病例随访,BUD组完成28例病例随访,对照组完成34例病例随访。FP组与BUD组2a疗效相近,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咳、喘天数方面,FP组在0.5a即显示出明显优势;随访1a,BUD组也显示出此类优势。FP组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方面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随访2a,FP组与BUD组间无显著差异,在减少咳、喘天数及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P与BUD均可有效治疗婴幼儿哮喘。
- 康小会沙莉陈超常丽陈育智
- 关键词: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哮喘婴儿
- 31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真菌感染检验结果,为临床防治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31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尿液标本,检测病原菌并实施药敏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1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真菌感染率为10.26%,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占37.50%,而热带念珠菌占31.25%,光滑念珠菌占18.75%;热带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三者的耐药率均为10.00%,而白色念珠菌对上述3种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8.33%。结论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真菌感染以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的病原菌,两者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并控制给药剂量。
- 康小会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真菌感染耐药分析
- 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的长期观察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 进一步了解吸入布地奈德防治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0例年龄小于3岁的中重度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不用吸入激素,常规治疗,定期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治疗1—2年后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少,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防治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朱春梅沙莉康小会常丽陈育智
- 关键词:布地奈德婴幼儿哮喘吸入疗效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和药物敏感的情况。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43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采集患者中段尿标本予以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病原菌的耐药性和分布情况。结果 经细菌检验发现菌株33株(76.7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3株(69.70%),革兰阳性杆菌10株(30.30%);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大肠埃希菌等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具有较强敏感性,肠球霉菌等对氨卡青霉素的敏感率〈30.00%,而对三代头孢霉菌的敏感率处于40.00%-50.00%。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科学的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康小会
-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检验药敏
-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问卷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方法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随机收集4岁~18岁儿童215例,其中诊断支气管哮喘病人186例,通过家长笔答问卷,了解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及相关情况。结果186例支气管哮喘病...
- 康小会赵京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鼻部症状问卷调查分析
- 文献传递
-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王京沂康小会曹玲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疾病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患病人群
- 喘息婴幼儿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时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收治的1个月~3岁的喘息及支气管肺炎患儿223例,分为3组,其中反复喘息(包括婴幼儿哮喘和喘息发作≥2次)组76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支气管肺炎(无喘息症状)组82例。吸取鼻咽分泌物1ml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的水平。结果反复喘息组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反复喘息组血清食物变应原(fx5E)的阳性检出率及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毛支组和支气管肺炎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特异性IgE与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水平在同时存在喘息和特应性的患儿最高,在既没有喘息也无个人特应性的患儿最低,有喘息或血清IgE一项者介于两组之间。结论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方法操作简单、无创、快速,费用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病理特征,与血清特异性IgE之间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沙莉刘传合康小会张嘉琳邹继珍陈超宋欣赵京陈育智
-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