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鑫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人性论
  • 2篇弥合
  • 1篇学术思想
  • 1篇哲学
  • 1篇指向
  • 1篇中国现代思想
  • 1篇人性
  • 1篇天道
  • 1篇启蒙
  • 1篇启蒙反思
  • 1篇气化
  • 1篇清代
  • 1篇清代哲学
  • 1篇人道
  • 1篇理据
  • 1篇论说
  • 1篇目的论
  • 1篇工作坊
  • 1篇发微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龙鑫
  • 1篇胡治洪

传媒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研究...
  • 1篇哲学门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启蒙反思”的理据、指向与限度——“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坊纪言被引量:2
2011年
2010年4月3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坊,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和胡治洪教授、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
胡治洪龙鑫
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启蒙反思工作坊理据指向
戴震思想“分期说”评议被引量:2
2010年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在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本文的第一部分将揭示出"分期说"存在的明显问题,第二部分则试图论证"分期说"在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上的不当,第三部分致力于依循戴震的文本,从中梳理出其思想路径的一贯性——"通经以明道",以表明我们可以摆脱"分期说",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龙鑫
关键词:弥合
戴震思想“分期说”评议被引量:1
2010年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分期说"的主要缺陷是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的不当。唯有摆脱"分期说",依照"通经以明道"这一贯穿戴震一生的学问路径,我们才能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龙鑫
关键词:弥合
《法象论》发微--戴震“气化”思想的目的论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作为戴震首篇义理论著,《法象论》从"气化"角度阐明了对天人之道与人性的理解。"气化"的过程被描述为"生生而条理",这表明天人之道不仅是自然"生生"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着自身的规定性。同样,以"气化"为基础的人性既包括"血气"这一自然事实,也包括"天德"这一具有规范性的道德意识,人性中的自然事实与道德规范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戴震的"气化"思想呈现出目的论色彩:"气化"创生的过程以"条理"作为自身的内在目的;自然人性以道德倾向为其内在目的。由此,戴震得以肯定情欲中内在的道德意义,并最终提出"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人性理论。
龙鑫
关键词:气化天道人道人性
自然与必然:戴震的人性论
2011年
才质与理义的内在一致性是戴震人性论的基本关注点。通过对“欲”、“情”、“知”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戴震认为人的才质内在地蕴涵着规范性要求,并具有自觉实现这些规范性要求的倾向,与此相应,作为道德规范的理义也以欲、情等人性中的自然才质为存在基础,并依赖心知得以彰显。戴震用“自然”与“必然”来表述才质和理义的关系,并称“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这充分表明了他调和人性的描述性意义与规范性意义的努力。以此为基础,他认为理学的人性论有可能导致道德规范对真实人性的背离和戕害。戴震关于欲、情、知等“自然”人性的论述逸出了理学传统,为我们思考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致思角度;同时,他对“必然”的强调,也使得他的人性论不同于“情欲主义”,而是回归到了儒学一以贯之的严格的道德立场。
龙鑫
自然与必然——戴震思想研究
本文试图将戴震思想作出系统性的梳理,在“自然与必然”这一主题下探讨其治学门径、天道观和人性论。  既往对戴震的研究主要循两条线索进行:按照理学的线索,戴震被理解为从理学脱胎而来的反理学者;依照启蒙的线索,戴震被视为科学先...
龙鑫
关键词:清代哲学人性论学术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