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哌卡因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2003年
- 赵建平刘勇华勇
- 关键词: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药药效学药物动力学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伤后48 h内经过抗休克治疗后,都将对Ⅲ度烧伤采取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目的是切除坏死组织,以自体皮或异体皮植皮封闭创面,达到预防控制感染的目的.此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太稳定。笔者通过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 赵建平朱凤萍张建忠冯甜甜刘勇于瑞英
- 关键词:芬太尼烧伤手术期间血液动力学过程
- 苯肾上腺素两种用药方法在预防剖腹产术脊髓麻醉期间低血压功效的比较
- 2009年
-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结合晶体液快速扩容与单独苯肾上腺素注入相比较在剖腹产术脊髓麻醉期间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准备行剖腹产术患者10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完成脊髓麻醉以后立即开始静脉滴注苯肾上腺素100μg/min维持收缩血压接近基础值,直到切开子宫。此外,患者接受乳酸林格氏液输注,A组维持最小输注率,以保持静脉通畅;B组迅速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新生儿的状况。结果:发生低血压患者数:B组1例,A组15例(P<0.05)。两组患者平均收缩血压和心率的最低值及苯肾上腺素总用量及输入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新生儿观测结果和母亲的副作用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肾上腺素注入联合快速的晶体液输入可有效预防剖腹产术脊髓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
- 刘勇
- 关键词:苯肾上腺素晶体液低血压
- 芬太尼丙泊酚诱导置入喉罩时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喉罩以其插入操作简单和维持通气容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复苏和临床麻醉,但是仍存在喉痉挛、呕吐误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问题需合用相应的药物。笔者对芬太尼合用2.0mg/kg丙泊酚诱导置入喉罩时芬太尼的最佳剂量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 刘勇
- 关键词:喉面罩芬太尼二异丙酚麻醉
- 40例肩峰开放手术后局部浸润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肩峰开放手术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C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分组,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对用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各时间点生命体征、静止活动状态下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用镇痛溶液总量和要求追加PCA的次数、曲马多首次注入时间和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定的不良反应两组是类似的。结论肩峰开放手术后,使用肩峰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或芬太尼静脉PC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 刘勇
- 关键词:镇痛静脉罗哌卡因芬太尼
- 丙伯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大面积烧伤手术临床观察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丙伯酚用于大面积烧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大面积烧伤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大面积烧伤病人 3 0例 ,分为两组 , 组为对照组 ( r-羟丁酸钠 -氯胺酮组 ) , 组为观察组 (丙伯酚 -氯胺酮组 )。两组术前 3 0分钟均肌注安定 10 mg,东莨菪碱 0 .3 g。术中根据麻醉深度 ,两组分别追加不同剂量氯胺酮 ,监测无创血压 ,Sp O2 、HR变化 ,并计算 RPP值。结果 : 组诱导时 RPP值高于基础值 ,术中 RPP值均高于 组、 组诱导时及术中 RPP值与基础值比较 ,有所降低 , 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精神症状高于 组 , 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 组。结论 :两药复合应用既减少了丙伯酚对心血管的抑制 ,又防止了氯胺酮对心血管的兴奋作用 ,起到了优势互补 ,副作用拮抗的作用。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心肌耗氧量的降低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 刘勇华勇赵建平张胜利张玉清
- 关键词:氯胺酮复合麻醉
-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5~ 11月期间 ,正常宫内孕 42~ 70天孕妇 2 0 0例 ,分为异丙酚 -芬太尼 (A)组和异丙酚 (B)组。术前均禁食水 6~ 8小时 ,无任何术前用药 ,分别在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吸宫术。术中观察血压、心率、脉搏 ,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宫口松弛情况、镇痛效果、术后宫缩痛、用药量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围术期循环与呼吸、血氧饱和度基本无变化 ,而 B组给药后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麻醉后宫口松弛率分别达 89%和 83% ;2组术中镇痛效果堪称满意 ,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低于 B组 (P <0 .0 1)。 A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 B组 (P<0 .0 5 ) ;2组均未见人工流产综合征病例。结论 :异丙酚伍用芬太尼复合麻醉 ,用于无痛人工流产 ,安全、有效 ,同时能减少异丙酚用量 ,降低循环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
- 刘勇张胜利赵建平张玉清
-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人工流产
- 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特重烧伤病人手术的体会
- 2002年
- 赵建平刘勇
- 关键词:静脉复合麻醉异丙酚氯胺酮特重烧伤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烧伤整形手术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行上肢瘢痕挛缩整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n=15),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1 mL/kg,术中按需追加氯胺酮0.3~0.5 mg/kg静脉注射;单纯氯胺酮麻醉组(B组,n=15),术中持续静脉微量泵注氯胺酮2 mg/(kg.h)维持麻醉。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刘勇张玉清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氯胺酮静脉麻醉小儿上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