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2篇神经内科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内科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氯化钠...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血浆HCY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中毒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南京市浦口区...

作者

  • 8篇冯飙
  • 3篇曹丽华
  • 3篇顾正华
  • 2篇夏成才
  • 2篇王晓磊
  • 1篇彭明强
  • 1篇胡迪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上端面铰接有密封盖,机体的内部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下端面的四个端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柱,伸缩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移动板下端...
王晓磊曹丽华胡迪冯飙
用丁苯酞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丙二醛(MD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脑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PI)、搏动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冯飙顾正华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
超声波治疗在急性脑梗致肢体运动障碍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障碍恢复中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致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超声波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及ADL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NIHSS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波治疗有助于脑梗致肢体运动障碍的恢复。
曹丽华夏成才顾正华冯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超声波治疗
血清S100β、NSE、BDNF、Hcy水平联合检测对ACI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187例ACI患者为ACI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72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100β、NSE、BDNF、Hcy水平。依据出院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ACI组被分为预后良好组(130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两亚组一般临床资料和上述指标的血清水平。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上述指标水平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S100β、NSE、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NIHSS评分,房颤、小面积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24h比例,血清S100β、NSE、Hcy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房颤、脑梗死面积、发病至入院时间、NIHSS评分、S100β、NSE、Hcy均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8~12.563,P<0.05或<0.01),而BDNF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046,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β、NSE、BDNF、Hcy水平四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71、灵敏度为98.25%均显著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或<0.01)。结论:S100β、NSE、Hcy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DNF是独立保护因素,对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四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冯飙顾正华
关键词:高半胱氨酸预后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神经内科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与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ey和hs-CRP进行比较;根据梗死面积患者分成中小面积和大面积梗死组,比较2组Hcy和hs-CRP含量的差别。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ey和hs.CRP含量分别为(23.58±8.41)umol/L和(9.63±5.89)mg/L,高于对照组的(10.46±7.39)umol/L和(2.64±1.15)mg/L,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Hey和hs-CRP分别为(26.07±9.35)umol/L和(11.02±5.03)mg/L,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组的(21.36±8.97)umol/L和(8.43±4.95)mg/L,P<0.01。结论Hcy和hs—CRP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临床指标。
冯飙
关键词:脑梗塞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重症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致死的经验教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MS)的致死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对14例重症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致死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IMS患者中,1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钾血症。结论合并重要脏器原有基础病变、就诊及洗胃时间较迟、复能剂使用不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冯飙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取样送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取样送检装置,包括装置整体、移动轮、推把手,装置整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座,装置整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存储盒,存储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泥,橡胶座、存储盒、固定泥...
王晓磊曹丽华冯飙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Hcy、NO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的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据统计,60岁人群患病率1%,而85岁人群患病率为30%。Stanger等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痴呆症有关;Brustolin等[z]发现Hcy异常升高可损害神经系统;Tarkowski等发现NO对AD有神经保护作用。
喻丽芝夏成才彭明强冯飙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老年痴呆症血浆日常生活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