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病房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医院ICU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医院ICU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ICU病房送检的所有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分离的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占27.3%,革兰氏阴性菌占60.5%,真菌占12.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主要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有所上升。结论ICU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菌符合近年来临床病原菌的变化趋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对指导临床ICU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申华
- 关键词:ICU病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老年呼吸道患者真菌感染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2008年
- 目的根据老年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情况,探讨感染病因,制订预防、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03~2006年我院67份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无菌操作不当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是引起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护理,特别是对年老体衰的患者的护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申华
- 关键词:真菌感染病因
- 4种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本院院内感染非发酵菌的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常规细菌培养分离到4种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及各病区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7361株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2160株,占29.3%。在非发酵菌中,居前4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090株(50.5%)、鲍曼不动杆菌560株(25.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30株(15.3%)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9株(4.1%),其它非发酵菌91株(4.2%)。4种主要非发酵菌普遍呈多重耐药趋势。由于不同非发酵菌耐药谱各不相同,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氢酶烯类天然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基糖苷类天然耐药,因此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十分重要。结论本院所分离出非发酵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临床应高度重视非发酵菌引起医院内感染,根据细菌学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申华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耐药性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VAP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患者VAP发生率为67.24%、肺内疾病患者VAP发生率为61.54%、通气时间≥7d患者VAP发生率为59.38%、住院时间≥4周患者VAP发生率为56.00%、插管次数≥3次患者VAP发生率为63.38%,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非肺内疾病、通气时间〈7d、住院时间〈4周、插管次数〈3次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AP的独立发生危险因素包括插管次数及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通气时间是最明显的危险因素;③20份标本共检出165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5株(75.76%),革兰氏阳性菌40株(24.24%),革兰氏阴性菌比例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伯雷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对氨苄西林及替卡西林、阿米卡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阿莫西林及亚胺培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患者年龄、原发病、住院时间,而革兰氏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
- 申华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英国先德ARIS 2X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测试。结果 780份脑脊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52株,阳性率19.49%,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69.74%),革兰阴性菌45株(29.61%),真菌1株(0.6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73.6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菌、肠球菌、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菌对常用药物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差,亚胺硫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本组结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 申华张红升
- 关键词:脑脊液病原菌耐药性
- 医院检验科院内感染的控制
- 2004年
- 医院院内感染及控制,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往往对临床科室较为重视,而忽略其他科室院内感染的危害性。作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检验人员不仅要与各种病人密切接触,而且还要接触病人的体液(如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工作环境污染较严重,极易引起自身及交叉感染,医院应重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的控制。为此,本文着重探讨检验科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环节,提出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控制的设想及监控指征。
- 申华申晓宏张晓云
- 关键词:院内感染控制医院检验科病人医院现代化管理胸腹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同病情类型、不同病情程度之间的细菌感染差异。结果80例痰液样本经细菌培养阳性32例,阳性率为40.00%,其中12例标本中存在2种致病菌,共鉴定出44株致病菌,包括18株副流感嗜血杆菌、9株流感嗜血杆菌、5株肺炎链球菌、5株卡他莫拉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他菌株3株。AECOPD中1型组痰培养细菌阳性率80.0HD%,明显高于2型阳性率(25.71%)及3型阳性率(15.00%),1型与2型、1型与3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与3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痰培养阳性率64.00%,明显高于B组(29.0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细菌感染程度相关,其中1型细菌感染者的急性加重程度明显高于2型及3型,FEV1降低程度越大细菌感染程度越高。
- 申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