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军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刑事
  • 3篇司法
  • 3篇犯罪
  • 2篇秩序
  • 2篇社会调查制度
  • 2篇审判
  • 2篇主观
  • 2篇主观故意
  • 2篇缓刑
  • 2篇公诉
  • 2篇故意
  • 2篇法律
  • 2篇法律适用
  • 1篇单位犯罪
  • 1篇等腰
  • 1篇等腰三角形
  • 1篇刑罚
  • 1篇刑罚制度
  • 1篇刑事审判
  • 1篇刑事诉讼

机构

  • 9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9篇吴小军
  • 3篇万兵
  • 1篇林涛
  • 1篇董超
  • 1篇董超
  • 1篇李晓

传媒

  • 3篇人民司法
  • 1篇法制资讯
  • 1篇全国法院系统...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刑事自诉案件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实证角度的分析
"在阅读刑事诉讼文本时,我们不能陷入一种天真的法律实证主义的思想,认为实际中的刑事诉讼程序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与法律的规定相吻合一致,我们应当把刑事诉讼程序视为一种生命有机体,它如同其他任何一个在社会中产生的功能的系统一样,...
董超吴小军
我国刑事庭外和解制度初探--以审判程序为中心
本文以审判程序为中心,剖析刑事庭外和解制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对国外这一制度的立法和实践加以考察,在此基础上拟以审判程序为中心,对我国刑事庭外和解制度的构建提出初步的设想。
吴小军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法律适用审判程序
论司法公信力之构建--从暴力抗法事件屡发谈起
当代中国法官,不仅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愿望与渴求,肩负着神圣而又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而且身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和利益冲突的凸显期,法官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暴力抗法事件屡发,从深层次上反映中国现阶段司...
吴小军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中国法官暴力抗法事件公众需求
审前社会调查制度之重构与完善——以规范缓刑的适用为视角
一、问题的由来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逐步呈现出刑罚轻刑化趋势,非监禁刑罚的扩大适用即是具体体现。但由于各非监禁刑罚措施法定适用条件的差异,以及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对于执行主体的责任风险影响,缓刑成为...
万兵吴小军
关键词:量刑权司法行政机关量刑程序公诉机关
文献传递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区分认定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的案件中,如何将不同性质的犯罪事实,分别认定为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如何区分认定不同的网络诽谤行为方式?对网络诽谤的主观明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罪公诉条件、网络寻衅滋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含义如何理解?
林涛李晓吴小军
关键词:寻衅滋事犯罪诽谤罪社会公共秩序网络诽谤
刑事诉审合意现象之透视——以撤回公诉和无罪判决为样本被引量:5
2011年
一、刑事诉审合意之实践样态我国刑事审判在法律层面基本确立了控辩双方平等、法院居中裁判的等腰三角形诉讼结构。但在实践层面,公诉机关与审判机关(具体为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与法官)却表现为“天然的同盟者”。双方除了依照法律在法庭上各司其职外,还经常性地在法庭外就个案处理进行非正式的交流和沟通,希冀就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及程序性问题达成共识.笔者称其为刑事诉审合意现象。
吴小军董超
关键词:刑事审判无罪判决撤回公诉合意等腰三角形
司法社会调查制度之重构与完善-以规范缓刑的适用为视角
为保证缓刑判决结果的可接受性,尤其是保证社会公众对于法院判处缓刑过程的可接受性,本文在对司法社会调查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有效发挥司法社会调查功能的价值目标出发,从现行可操作性的角度对司法社会调查制度的定位...
万兵吴小军
关键词:刑罚制度法律适用
单位犯罪中自然人主观故意及主从犯的认定被引量:1
2012年
正【裁判要旨】单位犯罪中,认定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应在考察被告人客观行为的基础上,依据一般社会人的认识标准,判断其对于自身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程度,从而判定其是否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被告人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
吴小军万兵
关键词:单位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直接责任人员主观故意
明知承租人从事卖淫活动而出租房屋构成犯罪——杨某等容留卖淫案
2009年
※【问题提示】※房东明知承租人从事卖淫活动而出租房屋的行为如何定性※【要点提示】※房东明知承租人从事卖淫活动,仍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其行为符合容留卖淫罪的犯罪构成。此种情形与一般的容留他人卖淫行为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如何认定"房东明知承租人在其出租房内从事卖淫活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紧紧围绕"明知"这一主观要素审核认定证据。
吴小军
关键词:容留卖淫主观故意社会管理秩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