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婷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细胞凋亡
  • 2篇E1A激活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分...
  • 1篇底座
  • 1篇眼部
  • 1篇抑制细胞
  • 1篇抑制细胞凋亡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光
  • 1篇视网膜光损伤
  • 1篇排水
  • 1篇排水口

机构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华婷
  • 3篇张天资
  • 3篇王昕
  • 2篇张妍
  • 2篇张秋丽
  • 2篇张晓辉
  • 1篇刘宁
  • 1篇刘铜军
  • 1篇张凯
  • 1篇韩立坤
  • 1篇王文菁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眼部冲洗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眼部冲洗器,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冲洗盒,所述冲洗盒的内壁左右两端通过滑槽活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内侧通过内螺纹槽连接...
华婷张晓辉
自噬在视网膜光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视网膜是在接受光刺激后产生视觉的重要组织结构,然而过强光照或长期直视光源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作为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等应激状态下生存的、保守的进化过程,对细胞生长关键时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过度自噬也会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在光诱导的视网膜光损伤中参与了光感受器细胞的退化、凋亡过程。文中对其作用机制及意义作一综述。
张天资王文菁王昕华婷韩立坤
关键词:自噬光损伤视网膜感光细胞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对过氧化氢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EI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过表达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否有效对抗炎症因子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BMSCs细胞凋亡,为其在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实验研究,以原代培养的大鼠BMSCs为实验细胞模型,以携带有CRE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BMSCs,制备CREG基因修饰的BMSCs,Western blot及荧光显微镜鉴定CREG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效率。TUNEL法检测添加500μmol/L过氧化氢(H2O2)刺激24h后,检测controlBMSCs组、normBMSCs组、GF—PBMSCs组、CREGBMSCs组的BMSCs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及BCL-2表达量。结果(1)瞬时转染Ad—GFP的BMSCs中GFP(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达到90%,所构建的载体成功将目的基因CREG转染BMSCs。(2)通过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研究发现,Ad—CREG瞬时转染的BMSCs可以有效抑制500μmol/L H2O2刺激24h后诱导的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诱导BMSCs过表达CREG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H2O2诱导的BMSCs凋亡,对提高移植后BMSC存活率及今后应用于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张天资王昕张妍华婷张秋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细胞凋亡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 CREG)是一个新型转录相关调控因子,在几乎所有成熟分化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未分化的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则低表达或不表达。CREG可以阻遏E1A (adenovirus type 5 early region 1A,腺病毒5型早期区域1A)和E2F(E2factor)对靶基因的激活,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对抗病理性损伤,过表达CREG基因能够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PK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o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多种信号通路对抗由缺血、缺氧等条件所诱发的细胞凋亡,并促进干细胞向靶细胞的分化。
华婷张妍王昕张秋丽张天资
关键词:凋亡VEGF
结直肠癌中潜在的S-棕榈酰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2024年
目的 通过质谱鉴定分析结直肠癌中S-棕榈酰化蛋白,为寻找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获取的11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其中男7例,女4例),同时与结直肠癌细胞系进行酰基-生物素基交换(ABE)后进行质谱鉴定,分析潜在S-棕榈酰化蛋白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和SW480、SW620细胞系中共同含有潜在的S-棕榈酰化位点的蛋白有21个,这些蛋白经基因本体(GO)和通路Pathway分析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Western blot验证了磷脂爬行酶1(PLSCR1)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KAP4)是S-棕榈酰化修饰的;在人结直肠癌组织 CKAP4(0.693±0.092、1.162±0.003、0.771±0.012、1.683±0.085、1.144±0.266)CKAP4 总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2.306±0.231、1.471±0.055、1.201±0.01、1.978±0.031、2.107±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0、9.744、15.260、5.398、6.221,P<0.05);而 PLSCR1(3.185±0.047、1.305±0.153、2.131±0.0752、2.542±0.106)总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833±0.0529、1.038±0.057、1.477±0.095、2.108±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2、28.770、13.559、11.460,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含有潜在的S-棕榈酰化修饰蛋白,这些蛋白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增殖.
张晓辉刘宁张凯华婷刘铜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