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建筑
  • 3篇建筑遗产
  • 2篇遗产
  • 2篇遗址
  • 2篇再利用
  • 2篇铁路
  • 1篇衙门
  • 1篇盐业
  • 1篇遗产资源
  • 1篇遗址保护
  • 1篇中国铁路
  • 1篇铁路建筑
  • 1篇资源分布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价值
  • 1篇文化价值取向
  • 1篇校区
  • 1篇校园规划
  • 1篇历史价值
  • 1篇历史研究

机构

  • 13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化遗产》...

作者

  • 13篇李海霞
  • 2篇张复合
  • 1篇王学荣
  • 1篇武廷海
  • 1篇王世伟

传媒

  • 3篇建筑史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住区
  • 1篇2009中国...
  • 1篇第13次中国...
  • 1篇2010年中...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尾船政局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现状保护
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更为全面地考证马尾船政局历史沿革、建设概况、规划布局以及重要历史建筑(包括构筑物及设施),对其建筑遗产价值进行判定,对保护再利用现状评析、提出改进建议。
李海霞张复合
关键词:布局规划
中国铁路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
铁路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寻近代文明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宝贵实物资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我国,年代短浅的铁路历史建筑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认定标准的局限,法律保障的缺失,保护经验的匮乏,以及一...
李海霞
遗址区建设中“三位一体”的综合思考——以邾国故城博物馆选址与设计为例
2016年
遗址区新建筑选址及建设活动需要统筹考虑遗址保护、新建设需求以及环境景观完整性,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思考。本文以邾国故城遗址区内博物馆选址与设计为例,通过对山体上废弃采矿坑场地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破损山体景观修复的方法,矿坑博物馆选址及建设对遗址环境景观的最小化干涉以及形态上的可能性,并结合历史景观的修复与整治,力图实现遗址本体与山体景观自然无痕的现代对接,优化并构建遗址公园发展与遗址本体保护、山水形胜的合理关系,创造美丽人居。
李海霞武廷海王学荣
关键词:遗址
小中山陵设计建造考--南岳忠烈祠对中山陵的承继与拓展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考察了南岳忠烈祠设计建造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政治、设计者以及建造情况。之后对南岳忠烈祠与南京中山陵进行对比,从选址布局、构成要素、建筑单体、装饰构造、意义表达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全力建设的两座纪...
李海霞
新疆和静县满汗王府建筑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对位于新疆和静县的一处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府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试图恢复始建时期的建筑面貌,从而对王爷府建筑的历史价值进行认定。并结合当前使用情况对现存建筑的现状加以评析,对其保护提出建议。
李海霞
胶济铁路建筑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状况考察研究
铁路为山东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对山东地区近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整个胶济铁路相关的建筑遗产为对象,考察铁路建筑遗产的资源分布和类型,并依据实际调研情况,挑取不同类型的建筑案例阐述胶济铁路建筑遗产的保护状况....
李海霞
关键词:铁路建筑资源分布
美国历史车站的保护与再利用
2016年
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发展状况,追溯了铁路车站的形制演变。然后介绍了美国历史火车站在城市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美国针对历史车站保护所成立的保护组织及制定的保护准则;最后通过对美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几个大型火车站的保护与适应性利用为案例,试图归纳出美国在历史车站保护方面的几种模式及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李海霞
关键词:再利用
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区校园规划和建筑考(1922—1939)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园近代建筑群的实地调研和文献考释,对1922—1939年期间的校园建筑进行考证研究,试图再现魁岐校园建筑面貌,并对现存建筑的现状加以评析,以期为近代建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李海霞
关键词:校园规划近代建筑
中外二战纪念建筑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二战纪念物分三类:其一是原战争遗迹和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其中重要者多已辟为纪念地(博物馆);其二是二战期间遗存的可移动文物;其三是战争期间及战后所建造的纪忿性建筑。前二者的意义,主要在于其见证真实历史的史料价值;而后者则展示了建造时代的公众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判和自身的文化取向。本文主要简述中国与国外同类纪念性建筑之代表性实例,从中管窥各自文化取向的异同。
李海霞殷力欣
关键词:文化价值取向
自贡张伯卿公馆历史研究及保护建议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通过对自贡张伯卿公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特征的分析,对始建时期总平面布局以及建造思想和建造人物进行考察追溯,进而对张伯卿公馆的价值作出认定,最后依据上述历史研究对其保护再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李海霞张复合
关键词:历史研究再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