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淑霞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平
  • 2篇血清
  • 2篇血清炎性因子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法
  • 2篇免疫法
  • 2篇高血压
  • 1篇定量法
  • 1篇血压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帕罗西汀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原发性
  • 1篇沙坦
  • 1篇时间点
  • 1篇实时荧光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长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段淑霞
  • 2篇王戬萌
  • 1篇李冬梅
  • 1篇汪伟
  • 1篇高波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EH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各25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个治疗组血清中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高、IL-10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血清中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IL-10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显著(P<0.05);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IL-10蛋白及mRN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EH的发病机制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中IL-4、TNF-α的水平和升高IL-10的水平,对降压和抗炎的作用显著。
段淑霞李冬梅王戬萌
关键词:替米沙坦硝苯地平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
尼莫地平对不同时间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不同时间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n=40例),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治疗(n=40例),2组疗程均4周;同期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于24h、48h、72h、7d、14d、28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4、IL-6和IL-10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L-6和IL-10蛋白含量在脑出血后24h、48h内开始上升,至72h达高峰,而7d、14d时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28d时基本接近正常,此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L-6和IL-10蛋白含量在脑出血后24h、48h内开始上升,至72h达高峰,而7d时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4d、28d时基本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治疗组的IL-4、IL-6和IL-10蛋白含量在24h、48h、72h、7d、14d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d时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提示尼莫地平能较早下调患者IL-4、IL-6和IL-10的蛋白含量,抑制炎症反应,缩短病变进程保护脑组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段淑霞刘涛王戬萌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出血酶联免疫法IL-4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抗焦虑药物盐酸帕罗西汀和劳拉西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收录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及低盐饮食、健康教育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物盐酸帕罗西汀20 mg/d和劳拉西泮0.5 mg/d治疗4周,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抗焦虑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SBP、SDP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压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BP、DBP、HAMA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降低血压,促进患者血压达标。
段淑霞汪伟高波
关键词:盐酸帕罗西汀焦虑状态顽固性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