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琴
- 作品数:23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大脑分割技术的头颅MRI多模态联合血清Aβ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特点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大脑分割技术运用于多模式MRI影像结合血清Aβ和P-tau,探讨影像学和血清学指标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中的特点。方法119例65岁的老年患者被评估诊断为MCI(MCI组55例)和正常老人(NC组64例)。所有患者经头颅MRI扫描(包括T1、DTI、ASL、DWI序列),同时血清Aβ1-42、Aβ1-40和P-tau检测。头颅MRI序列经过MNI软件处理将所有脑区分割为116个设定的脑区。两组均行分割区域的MR指标和血清Aβ1-42、Aβ1-40和P-tau比较,分析MRI指标(DTI的FA值,ASL的CBF值,DWI的ADC值)和血清学指标在MCI中的特点以及MRI指标与血清学的关系。结果血清学方面,MCI组的血清Aβ1-40水平高于NC组(P<0.05),而Aβ1-42和P-tau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影像学方面,4个区域(右侧罗兰迪克岛盖、右侧小脑脚、右侧小脑3区、左侧小脑4~6区)的FA值两组有显著差异,在右侧罗兰迪克岛盖、右侧小脑脚1区和左侧小脑4~6区三个区域MCI组高于NC组,在右侧小脑3区区域低于NC组(P<0.05);22个区域的ADC值两组有差异(P<0.05);没有发现任何区域的脑血流量(CBF值)在两组中有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β1-40与左侧小脑4~6区的FA线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Aβ1-40是MCI的敏感标志物,其结合小脑的FA值异常升高可更好的对MCI早期诊断;血清Aβ1-40与小脑白质纤维损害正相关。
- 闫成功杨娟赵晓晖王玲玲刘慧琴隋海晶张忞焦荣红刘学源
- 关键词:轻度认知损害血清生物学指标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行为学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浓度800mg·mL-1)按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情况。结果①各组实验动物存活情况,正常对照组30只最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②各组爬杆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③各组悬挂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个月时P〈0.05,3、4个月时均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3、4个月时均P〈0
- 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 关键词: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 一种早期脑中风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早期脑中风检测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获取面部信息的摄像头,控制面板连接有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以及第三检测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被检测者的左右手臂的晃动频率,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
- 杨娟赵晓晖隋海晶夏卫英王玲玲刘慧琴 蔡翊君 陈洁朱兆丰
- 文献传递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12周,并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 mg·kg^(-1)·d^(-1)×7 d)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 m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40 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黑质纹状体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H神经元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H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正常对照组30只(30/30只)最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存活27只(27/30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存活28只(28/30只);(2)PD模型对照组、PD模型干预组小鼠每次注射MPTP后先有短暂兴奋[持续(7.61±2.17)min],表现为四处窜跳,随即出现全身中重度震颤,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活动减少,持续(24.23±3.89)min后震颤消失,随后出现活动减少;(3)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量褐色TH阳性细胞,PD模型对照组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D模型干预组TH阳性细胞数有所增加;(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经Imagepro-Plus 5.1系统分析,正常对照组TH阳性细胞面积为64 145μm^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胞质为褐色颗粒的TH阳性细胞;PD模型对照组TH阳性细胞染色面积为40 012μm2,高倍镜下见TH细胞数明显减少;PD模型干预组TH阳性细胞染色面积为60 952μm^2,高倍镜下见TH阳性细胞数较PD模型对照组增加;(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TH蛋白表达量与PD模型对照组和PD模型干预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PD模型对照组TH蛋白表达量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帕颗粒可使PD小鼠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一定程度地减少丢失,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形态及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 关键词:帕金森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小鼠模型
-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清OX-LDL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8例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I型)、皮质下型(II型)及混合型(III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OX-LDL水平;对比分析三型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清OX-LDL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1MRI检测结果显示,208例LA患者中I型68例、II型66例、III型74例;2II型及III型LA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斑块积分与I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I型及III型LA较I型组LA患者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I型及III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血清OX-LDL与稳定斑块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II型LA患者血清OX-LDL与不稳定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血清OX-LDL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皮质下型LA需常规检测颈动脉硬化情况,并积极干预。
- 刘慧琴赵晓晖江泉隋海晶周媛沈健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中老年抑郁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及阿司匹林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抑郁障碍与脑白质疏松(LA)的相关性,并探讨阿司匹林干预对抑郁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80例,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LA组和LA组,LA组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估LA的发病情况及程度,观察不同LA程度患者的HAMD-24评分。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舍曲林片50 mg/d,干预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月进行HAMD-24量表、血清学[胆固醇、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于治疗前、治疗后12月进行头颅MRI、颈动脉超声等检测,并记录脑卒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LA的发生率为60.0%,随着LA程度的增加,HAMD-24评分显著升高(P<0.05);非LA组HAMD-24评分、AS斑块评分显著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干预组HAMD-24评分、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稳定和不稳定AS斑块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12个月内脑卒中、MACE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抑郁患者LA的发生率较健康人群明显增加,且与LA程度关系密切,对合并LA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干预可减缓甚至逆转LA病变的发展,同时改善抑郁症状。
- 朱玉萍赵晓晖沈健刘慧琴杨娟王建芳江泉隋海晶白青科
- 关键词:中老年人抑郁障碍脑白质疏松阿司匹林
- 骨化三醇对脑白质疏松所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 :探讨骨化三醇对脑白质疏松所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脑白质疏松患者256例,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筛选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干预组93例,干预组予骨化三醇0.25μg...
- 赵晓晖朱玉萍刘慧琴杨娟郭翠萍白青科沈建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骨化三醇疗效评价临床药理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直接机械取栓63例(直接机械取栓组),接受桥接治疗53例(桥接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术前基线资料、诊治情况以及术后即刻血管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等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患者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低于桥接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长于桥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与桥接组患者间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34.9%vs.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管有效再通率(69.8%vs.79.3%)、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9%vs.7.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28.6%vs.35.9%)和病死率(22.2%vs.17.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 任海兵刘慧琴王思思张健颖杨文进赵晓晖青科肖国栋曹勇军
- 关键词:前循环机械取栓静脉溶栓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发病时间窗≥6 h并且≤24 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药物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14 d。大脑中动脉严重程度根据ASPECTS评分、PWI-DWI、3D-TOF MRA来区分。指标观察在入院当天、14 d不同严重程度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结果 ASPECTS评分、3D-TOF MRA、PWI-DWI分别代表梗死体积大小、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缺血半暗带。无论ASPECTS评分高低、3D-TOF MRA狭窄程度及PWI-DWI匹配程度如何,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的和缺血半暗带不明显的患者疗效依然显著,提示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改善临床预后。
- 杨娟赵晓晖李锦师刘慧琴王玲玲任海兵王思思颜静隋海晶
-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NIHSS评分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小鼠结肠ICC细胞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LC3B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药“抗帕颗粒”通过调控Cajal间质细胞(ICC)及线粒体自噬改善帕金森病(PD)肠道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PD小鼠模型制作采用MPTP腹腔注射法,随机法分组:空白组(A组)、PD对照组(B组)和PD干预组(“抗帕颗粒”)(C组),每组10只。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ml·d^(-1)),C组“抗帕颗粒”灌胃(40mg·kg^(-1)·d^(-1))。4个月后每组中随机取5只小鼠结肠组织被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每组余下5只小鼠结肠壁组织被用于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检测内容c-kit、Beclin l、LC3B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肠壁ICC细胞结构。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C-kit、Beclin1、LC3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a)P<0.01),与B组相比,C组C-kit、LC3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P<0.01),而Beclin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Beclin1、LC3B、C-kit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a)P<0.01);与B组相比,C组的Beclin1、LC3B、C-kit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c)P<0.01);(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PD模型小鼠的结肠ICC中出现自噬囊泡,“抗帕颗粒”干预后PD模型小鼠自噬囊泡减少。结论“抗帕颗粒”通过抑制肠道ICC过度自噬,保护细胞结构;并且抑制了由ICC过度自噬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出现的ICC数量反应性增加;其主要作用是改善了ICC结构的异常。这可能是“抗帕颗粒”改善PD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机制之一。
- 赵晓晖王永兵刘慧琴杨娟李艳霞
-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