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川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 2021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约占成人所有骨折的6%,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根据肩关节囊的完整性,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通常不移位或移位较小,因此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关于移位骨折的最佳治疗选择仍有争议。由于肩关节的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受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病人年龄、骨质、功能需求、受伤前肩关节功能以及病人合并症等多因素的影响。
- 王铁男王建川秦松刘吉斌王宗璞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囊移位骨折关节周围骨折髋部
- 新型多孔钽金属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背景:利用涂层制备技术在传统材料基体上沉积金属钽涂层,既利用了金属钽优异生物学性能又可降低成本,为金属钽器件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目的:制备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观察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多孔碳化硅基体上制备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进行以下实验:(1)体外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共培养2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第5,10,15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情况;(2)体内实验:在犬股骨头骨缺损处植入多孔钽材料,分别于植入后6,12周处死实验动物,将标本硬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多孔钽材料与周围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出极其旺盛的增殖,相互排列紧密,细胞之间连接并爬行生长进入多孔钽孔隙中,细胞完全覆盖在多孔钽表面,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团状重叠现象;(2)体内实验结果:植入6周,材料与骨组织周围界限清晰,多孔钽孔隙中有少量骨组织爬行,有少许骨小梁长入,未附着部分可见孔隙周围空虚及缝隙,材料周围未见组织破坏及排斥反应;植入12周,可明显观察到材料与骨组织生长良好,多孔钽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骨组织长入,材料孔隙与组织紧密连接,有大量骨小梁长入,多孔钽与骨组织融于一体;(3)结果表明: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谢辉马志杰王建川王本杰王威尉晓蔚赵德伟
- 关键词:生物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带旋股外侧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重建股骨头的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覆盖塌陷的股骨头来重建股骨头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访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股骨头再造的患者21例,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每年复查一次)X线片,了解骨瓣愈合及股骨头修复情况,确定是否有分期进展,根据有无改行关节置换决定临床生存率. 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 - 72个月,平均47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82.8±7.1)分,较术前(52.4±4.3)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icat骨坏死分期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本组病例中8髋于术后24-48个月(平均33个月)出现分期进展,塌陷加重,影像学成功率为61.9%,6例于术后18-48个月(平均34个月)因进行性股骨头塌陷或严重的髋关节疼痛或两者兼有而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FicatⅢ期占25%(4髋),Ⅳ期占40%(2髋),临床生存率为71.4%. 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覆盖塌陷的股骨头重建股骨头治疗晚期ANFH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德伟傅维民王本杰马志杰王建川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
- 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方法 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骨膜瓣植入治疗的18例患者资料.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时间截止2014年5月.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并进行临床体格检查,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手术效果. 结果 X线见16例患者术后骨膜瓣愈合良好,骨骺高度逐渐恢复,股骨头变圆.2例股骨头出现变扁、塌陷.Mose法结合X线所得结果优良率为88.9%.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2.3±4.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骨膜瓣植入是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傅维民赵德伟王本杰马志杰王建川
- 关键词: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骨膜瓣显微外科手术
- 多孔玻璃碳在犬体内和体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引言 骨缺损是由于外伤、感染或肿瘤切除等因素造成的骨质丧失,从而在骨组织中形成间隙。近年来,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生物复合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松质骨的自体移植物为血供重建、新骨发生、骨活性细胞及生...
- 尉晓蔚张魁伟王建川王本杰王威赵德伟
- 一种骨科用夹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夹板,包括连接主体一和连接主体二,连接主体一和连接主体二均呈半圆形形状,连接主体一的一端开设有槽孔,连接主体一开设槽孔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至连接主体二的一端,连接主体一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主体一...
- 王建川秦松王宗璞
- 文献传递
- 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观察加长InterTan股骨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股骨转子下累及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统计术后X线随访、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Sander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14.75±0.36)个月。术后12个月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2.6%;骨折愈合时间13~24(16.46±2.14)周。随访期内无髓内钉松动断裂、髋内翻及内固定物周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结论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率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可靠。
- 王宗璞马晓伟吴悦王建川夏重君
- 关键词:INTERTAN股骨转子下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内钉
- 手法整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术护理总结
- 目的 总结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应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门诊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并通过复位前的心理安...
- 王晓蕾王建川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
- 应用跟骨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应用跟骨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长度,术后6、1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 d和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长度、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8.82±1.72)°和(25.84±1.96)°比(16.71±2.74)°、(120.92±3.85)°和(119.65±3.84)°比(103.63±4.62)°、(35.23±1.94)和(36.51±2.01)mm比(39.52±1.26)mm、(48.52±2.16)和(48.86±1.98)mm比(46.94±2.48)mm、(71.23±2.49)和(70.94±2.36)mm比(67.53±2.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后3 d有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80.6分比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14/16。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60.1分,12个月AOFAS最后随访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80.6分比60.1分)(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跟骨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撬拨复位可有效治疗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王建川秦松王铁男蔡治平刘吉斌王宗璞
-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微创技术
-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的重要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创伤科病房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和对照组,每一组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78%,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80%;对照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86.67%,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患儿恢复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有极其显著效果,在患儿病情恢复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治疗满意度,具有满意的价值。
- 王晓蕾王建川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优质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