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FLAC3D的隧道开挖引发的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以某隧道山体滑坡为例被引量:9
- 2016年
- 在对某隧道山体滑坡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灾害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勘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滑坡区地层岩性及埋深,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对该山体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左侧隧道开挖前后山体的稳定性,揭示隧道开挖引发山体滑坡的机理及发展变化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左侧隧道的开挖导致山体形成新的深层滑动面,山体变形破坏主要以隧道左侧深层滑动面上产生滑移和隧道右侧的塌陷下错为主,左侧隧道的开挖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引发因素。将宏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隧道山体滑坡综合防治措施。
- 邵东桥周军旗吴正军邵东航
- 关键词:山体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白龙江代古寺水电站库区侵蚀型塌岸预测研究
- 2015年
- 摘要:白龙江代古寺水电站库区2012年5月开始蓄水,塌岸(库岸再造)成为库区一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塌岸预测是库岸治理工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地质工作。白龙江中上游水电站库区塌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项目组对研究区塌岸问题进行了三年跟踪研究,详细勘查了坡体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特征,分析了塌岸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选择恰当的预测方法及计算参数,采用卡丘金法与坡面结构法预测了侵蚀型塌岸最终再造范围。预测库岸最终再造范围为54.1~56.5米,预测结果大于已出现的变形破坏的范围,说明随着库区水位到达1710米正常蓄水位,研究区塌岸将进一步发展。依据塌岸预测结果,研究区采取了以抗滑桩为主的工程治理措施,目前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塌岸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 吴正军姜鑫张震陈元盛
- 关键词:塌岸预测
- 甘肃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成因及堵江危险性预测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受降雨的影响,2021年2月26—28日,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发生蠕动变形,坡体裂缝发育,变形迹象明显,共造成92户402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 446.3万元。文中以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地质勘察等方法,深入了解磨里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该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位移监测分析。在野外调查和钻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ssflow数值模型对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进行数值模拟与预测,确定物源区范围及厚度以预测滑坡的堆积过程和堵江风险,预测了滑坡堵江的高度、对上下游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1)磨里滑坡呈长舌状,有清晰的形态和变形特征,滑体由碎石土和破碎千枚岩组成,平均深度40 m,总体积2 120×10^(4)m^(3),属特大型深层滑坡。(2)不利的地形条件、岩土体的软化、强烈的构造运动、降雨的入渗和前缘河水冲刷下切形成的临空面是发生滑坡主要因素。(3)该滑坡存在摧毁房屋道路和堵江的风险,建议尽快对受威胁采取避险搬迁措施。本研究可为类似滑坡地质灾害链的成因机制和应急防控等提供参考。
- 郭一兵姜鑫姜鑫丁保艳丁保艳吴正军刘昌禄
- 关键词:特大型滑坡
- 徽县庙儿沟泥石流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 2016年
- 通过对徽县庙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特征、规模及成因的研究,得到庙儿沟从降雨、物源和地形地貌均满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庙儿沟泥石流成因主要是支沟汇流和主沟侵蚀下切造成,支沟汇流形成强大的动能,流通区主沟掏蚀沟岸和揭底沟床堆积物源形成泥石流,并形成一个泥石流容重和流量不断增大的过程,在下游沟道平缓地段泥石流动能减缓,并开始堆积。在研究庙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本论述提出了拦挡、排导、护岸和清淤的综合防治措施建议。
- 邵东桥吴正军郭一兵邵东航
- 关键词:泥石流
- 南部县杨家沟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杨家沟滑坡是崩滑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运动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前部首先产生强烈变形并滑动,致使滑坡后部因失去支撑而开始缓慢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和潆盘公路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桩板墙+地表截排水+裂缝夯填"的综合治理措施。
- 王宏益姜鑫吴正军邵东桥
- 关键词:稳定性治理措施
- 舟曲磨里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破坏模式被引量:3
- 2022年
- 甘肃省舟曲县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分布着很多巨型滑坡。舟曲磨里滑坡位于白龙江一级支流大水坝河上游左岸,为典型的断裂带巨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通过无人机测绘、现场调查、变形监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磨里滑坡的发育特征、变形趋势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磨里滑坡形态、结构清晰,平面形态呈长条形,长度1500 m,宽度平均约385 m,厚度32~73 m,体积达2.12×10~7m~3,滑体由破碎千枚岩组成,为巨型超深层堆积层滑坡,在舟曲南部具有典型性;(2)滑坡复活主要受强降雨引发,其下段首先发生滑动,中上段受牵引影响产生蠕动变形,滑坡下段的移动速率大于中上段移动速率,滑动形式为典型的牵引式滑动;(3)不同工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不利工况下滑坡的破坏模式以整体的失稳变形或滑动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规模宏大,不具备工程治理条件,建议对受磨里滑坡威胁的民众尽快采取避险搬迁措施。该防治措施已被当地政府采纳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本研究可为类似地区巨型滑坡复活破坏机制研究、应急处置及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 郭富赟王信吴正军张毅孟兴民石鹏卿
- 关键词:巨型滑坡破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