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肖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等离子体
  • 2篇平衡等离子体
  • 2篇非平衡等离子...
  • 1篇点火延迟
  • 1篇燃机
  • 1篇燃烧
  • 1篇燃烧过程
  • 1篇内燃
  • 1篇内燃机

机构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肖
  • 1篇汪春梅
  • 1篇姚登举
  • 1篇李晶晶

传媒

  • 1篇内燃机与动力...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平衡等离子体对降低点火延迟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气停留时间短难以充分燃烧以及稀薄燃烧中点火能过高和火焰传播速度慢的缺陷,引入高压纳秒脉冲放电作为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点火源,利用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改善点火和燃烧性能。通过对放电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产生的粒子种类和密度,从电子能量分布的角度,分析粒子分布变化的机理。再结合CHEMKIN多区模型,研究放电产生的粒子在着火过程中对点火延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约化场强处于200~400 Td区间时产生单个自由基的能量消耗最低,每个自由基仅消耗8 e V。而随着约化场强增加,O、OH等自由基的粒子密度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着火过程中加入自由基的摩尔分数越大,点火延迟时间越短。将约化场强为400 Td时产生的自由基摩尔分数加入多区模型,稀燃时的点火延迟时间与化学当量比条件下的相比降低了24.4%。
刘肖汪春梅李晶晶姚登举彭杨茗
关键词:非平衡等离子体点火延迟
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燃烧影响的研究
近年稀薄燃烧技术在内燃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稀薄燃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缺点在于随着空燃比提升,对于点火能量的要求更高,同时火焰传播速度也会降低。针对这两方面,对内燃机的点火和燃烧过程引入非平衡等...
刘肖
关键词:内燃机燃烧过程非平衡等离子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